发表时间:2020-12-15T02:43:23.579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29期 作者: 闵雅
[导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生活无处不蕴含着教育的方法。角色扮演游戏能够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环境,角色游戏中的内容能够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同时,加深幼儿对外界的理解,同时通过角色游戏,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最终使得幼儿的身心能够全面发展。苏州昆山花桥曹安幼儿园
摘要:在我国教育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一直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助力,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下教学,我国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角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和应用。幼儿教师通过不起眼的小游戏教学,推动了整个幼儿教育的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功不可没。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幼儿园;角色游戏;应用 引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生活无处不蕴含着教育的方法。角色扮演游戏能够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环境,角色游戏中的内容能够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同时,加深幼儿对外界的理解,同时通过角色游戏,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最终使得幼儿的身心能够全面发展。 一、生活教育
西方教育、传统教育曾经的盛行,使得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即生活教育。其主要内容是: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教育,教与学要做到统一。这种教学理念更加强调教育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希望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教育对知识的死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通过探索的形式进行创新式的学习。而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非常适合生活教育的理念。因此,幼儿园在开展角色游戏教学中,要坚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环境,把幼儿成长所需的知识和幼儿的生活、社会联系起来,通过教与学的统一,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二、生活教育应用于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意义 (一)提高幼儿认知水平
人类和个人知识的积累都是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推动理论的产生,发展理论能够更好地推动人类和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的效果。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知识,进而又通过知识引导人们的实践。幼儿健康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幼儿园。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和口语表达都是通过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逐渐成长的。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生活化的角色游戏教学开展起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角色游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游戏中丰富幼儿的表达词汇。生活化的角色游戏,让幼儿更加亲切,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进而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1]。 (二)丰富幼儿的情感感知
情感感知是幼儿对外界新鲜事物情绪上的体验。角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儿十足,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感知。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参与自己熟悉的角色扮演,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不同角色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情感的成长,幼儿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
(三)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幼儿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开展幼儿生活教育是幼儿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幼儿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待在幼儿园里,其身体的发育和心理健康的成长都依赖于幼儿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的,让幼儿的身心都能够健康成长。教师在游戏中要通过动作的引导,帮助幼儿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排解成长中消极的情绪,放松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2]。 三、生活教育应用到角色游戏中 (一)丰富幼儿游戏环境
在生活化角色游戏中,幼儿教师应该根据角色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道具,引起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在“扮家家”游戏里,喜欢独自和道具娃娃玩耍,主要是和游戏道具互动。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满足不同幼儿的多种需求[3]。
例如,在“扮家家”游戏里,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家庭道具,如水果、饼干、茶杯、碗、筷子、妈妈、爸爸、孩子等。最开始,幼儿会对这些材料非常好奇,试着使用这些材料,去模仿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场景。如,扮演妈妈,做饭,照顾宝宝。但时间久了,幼儿的游戏空间比较凌乱,各种道具随意摆放,空间变小。这时,幼儿教师应该改善角色游戏的环境。在游戏中,幼儿都比较喜欢扮演客人这个角色,这个角色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之后,教师可以将一些制作一半的道具释放出来,引导幼儿外出,选购,带回家进行处理,从而减少游戏空间的拥挤。教师也可以在周围设置便利店,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对道具进行合理选用。角色游戏生活化,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掌握生活中的技能和常识,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 (二)充实幼儿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生活化能够充实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应用到游戏里,幼儿在参与中对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非常感兴趣。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创造相应的情境,在游戏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开展“扮家家”游戏中,幼儿们做游戏的内容都是简单的扮演妈妈做饭,照顾宝宝等简单的内容,幼儿长时间重复同一游戏内容。这是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幼儿即使有其他的生活经验,也不会转化到角色游戏中。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也会发现,相同的幼儿在扮演收银时的语言是不相同的。有幼儿结算时就会问顾客:有没有会员卡?支付方式是现金还是扫码?游戏结束后,教师通过了解得知,幼儿之所以能够那么真实地还原便利店结算的场景,是由于父母经常带着购物,幼儿听多了,也就会了。因此,教师要注意和家长沟通,让幼儿多参与日常的生活。而丰富的生活经验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参与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锻炼中全面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生活教育,幼儿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教学中,要把生活、角色游戏、教学统一起来,不能割裂。在日常的角色游戏生活化教学中,要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突出幼儿的参与度,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游戏角色环境,丰富幼儿的道具,同时还要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让幼儿在生活中积累足够的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高敏. 如何借鉴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有效开展幼儿园的角色游戏[J]. 教育(文摘版):00091-00091.
[2]陈向荣. 在生活中游戏 在游戏中教育——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实践[C]//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三期会员培训学习论文汇编. 2013.
[3]胡仪艳. 基于生活经验的幼儿园角色游戏案例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2019,016(027):242-2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