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

来源:一二三四网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滔、涯”等8个生字,区分“遵”“尊”的用法。理解“淤塞”等词语。

2. 运用“寓言学习三步曲”自学本文。明白池子与河流各自有怎样的观点,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 初步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寓言学习三步曲”尝试自学本文。明白池子与河流各自有怎样的观点,各自代表哪种生活态度。 初步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2’)

1.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寓言。《守株待兔》是文言文,《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当代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板题)。 2. 了解寓言诗:

具有寓言性质的诗歌。它用诗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并寄寓一定的道理,具有教育意味和色彩。

二、 预习检测:(9’)

(一)作者简介:

克雷洛夫,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大炮和风帆》、《狼和小羊》。 (二)字词检测:

1. 词语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贵妇、生涯、尊重、滔滔、忙碌、应验、循环、遵守。 (结合字义区别记忆“遵”和“尊”) (1)生带拼音自读(2)去掉拼音读 2. 挑战音形义:

师:我们来结合具体语境掌握本课多音字和形近字的用法。 我们学会的知识应( )该灵活应( )用。 我们计划( )这个周末去乘风湖划( )船。 ( )敬的科学家告诉我们要( )循自然规律。 我们要( )守交通规则,( )敬老师。 (yìng、yīng、huà、huá、遵、尊) 3. 词义连线:

师:了解词义是恰当运用词语的前提。我们先来了解本课重点词的含义。

行吟诗人:指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一种诗人,擅长写抒情诗和叙事诗。

推究:推求讲究(原因、道理等)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

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课指河流贯穿全国样子。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本课指河流每天劳作的生活。

4. 交流识字方法: (1)课件出示生字,跟读 (2)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录+石=碌 尊+辶=遵 彳+盾=循 熟字比较:稻——滔 脸——验 崖——涯 三、课文学习(16’)

(一)一读知大意:(出示自读要求)

师:清除了字词障碍,更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请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诗歌小节序号。 2.根据提示,借助文中关键语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池子喜欢(清闲自在)的生活,而河流遵循(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 (长流不断),而池子却(完全干枯)。 (二)二读抓重点:

1. 复习学习寓言的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2.读故事,解决核心问题: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1)表格梳理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和结局。

池子:享受无忧无虑的清闲生活;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第6小节)

河流: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第8小节) 结局:

池子:完全枯干 河流:长流不断

(2)交流:结合生活实际你更赞同哪一种? 池子代表人物:懒惰、不思进取、贪图安逸 河流代表人物:勤奋、乐于奉献、勇于进取

新冠疫情期间,涌现出许多“河流”一般的人物:远在疫情一线的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近在身边的志愿者等,他们忘却疲惫,为人们作贡献。我们是小学生,安心宅在家里,认真上网课,学知识,也是一种贡献。绝不做懒惰、得过且过的“池子”人物。 3.明道理

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第10小节)

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 它就一无所为。

(三) 三读谈感受:

师:学过本课,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安逸的生活固然舒服,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意义。人的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我们应该像河流一样,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一事无成。 四、总结方法,拓展学习(2’) 1.总结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略读课文的一般步骤: 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板书) 2.拓展学习引号使用特点:

本文1-8小节的对话,为什么有的小节只使用了前引号,却没有使用后引号?

(课件出示)一般来说,前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连续几个自然段引用同一个人说的话,则每个自然段开头都用一个前引号,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末尾用一个后引号,前面自然段的末尾都不用。 五、总结方法,布置作业:(1’)

1.如果在池子干枯之前,突然意识到河流是对的,将可能对河流说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试着写一写吧! 2.推荐阅读:《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