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对策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对策研究

作者:辛喜东

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3年第01期

我国的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高职教育呈现出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管理等各方面逐步完善,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几年,一批重点示范性院校相继建立,进一步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体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其身体素质反而呈现下滑趋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即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教学中,最主要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只有教的质量提高,学的效率才能有效地提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存在以下不足。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现状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传授体育知识,以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多高职院校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反复练等形式,很少运用现代教学方法,缺乏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和科学性。教学形式上过于守旧,不能因材施教。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现状

体育教学内容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的自我发展,有能力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参与和享受体育文化内涵。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组织形式呆板。组织形式大多采用“四段式”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其能力的培养,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材内容是以传播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考虑各类学校的专业特点,教学内容不能与学生职业岗位的特点相结合。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现状

首先,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设施等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硬件、软件等都受到严重束缚,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其次,在师资方面,教师整体素质和施教能力都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专业单一传统,缺乏时尚、休闲、新兴运动项目的师资,教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知道与时俱进,局限于自己原来所会的知识,缺乏学习新技术和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业务素质,开展各种交流活动。 二、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方面的现状 1.可选择的体育项目少,学生兴趣不高

有些学校把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难度较大的项目设置为基础课,却很少开设学生喜欢的乒乓球、网球、体育舞蹈等休闲性项目,进而造成高职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的局面,使得学生不仅没有达到健身的目的,甚至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 2.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和动机不尽如人意

很多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强制性的和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方法和规范来展开体育教学,学生失去了参与体育课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降低,从而使教学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1.摆脱传统思维,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因为传统体育课的环节过多,形式不够新颖,整个课堂气氛缺乏活力,所以要大胆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我们应建立一种新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要动起来,通过体育课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的目的。学生要在娱乐中选择、掌握两项以上适合自身特点,并且自己感兴趣的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取代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立感。教师在讲解中让学生全面地观察新动作,认识新技术,便于缩短运动技能的掌握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首先,利用校园宣传阵地,营造校园体育氛围,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引导,发挥广播、电视和图片展等媒介的宣传作用。其次,创造一个适应现代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环境。学校可以举办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来渲染高校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不断提高其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加快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步伐。再次,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和施教能力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高学历、高品德的教师队伍。更新体育教师教学观念,重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再培训工作。学校应根据现有体育师资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规划,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国内外体育学术活动,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信息学术交流,使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学校应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改革,参与实验、实践研究,培养一批专家、科研型骨干教师,以体育科研促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体育教育的需要。在精通本专业的同时,还要研究各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整合思想观念,加强学术研究水平,结合职业劳动的特点,将职业体育的实用性、补偿性、知识性融入教学之中,力求使学生在职业体育教育中学有所得。学校要大力培养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使之能够及时地把握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全新动态,有效地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的素质。最后,要注重对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挖掘,使之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进而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

想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再学习,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应根据教育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自身规律,制定培养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的自由,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学生个人特点和专业性质以及实际应用价值,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符合专业特点的健身知识及方法、与职业相关的实用性运动技能与技巧和与职业特点相近的运动项目,加强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 5.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整体教学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更自觉,在快乐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术。 6.开发高职体育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馆设施,通过加大体育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引进新兴体育项目,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开展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新模式必须与学生未来职业和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紧密联系,必须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专业特点相联系,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以适应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的人才。(责编 徐振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