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名称:八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普遍的教学方法,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提问就是老师这个施动者向作为受动者的学生发出指令或动作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所以提问方法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然而随着人们对学生个体越来越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问方法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三、课题的界定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1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研究中的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文从字顺的表达能力等,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时间步骤
1.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主要类型。
(3)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4)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方法
2.预期目标: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使教师掌握课堂提问的要求和提问的策略。把握时机,掌握技巧,真正达到启迪学生思维,优化提问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资料文献查阅、整理。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创新性研究奠
2
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深入课堂,了解目前初中语文课的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座谈、听课、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3)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4)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组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构建新的教学理论,解决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提升。
4.时间步骤:
(1)筹备立项阶段(2013.5—2013.9)
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
(2)开题论证阶段:(2013.9-2013.10)
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明确分工职责,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研究重点,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继续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组织学习和调查,进行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在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进一步分析和理清相关研究问题的概念,完成开题报告书。
3
(3)组织实施阶段:(2013.11—2013.10)
这阶段,为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确立能发挥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开展与课题研究内容直接相关的行之有效的活动,组织中期研究成果的汇报和论证,并根据中期论证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围绕动态生成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4)结题鉴定阶段:(2013.10-2013.12)
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并进行归因分析,汇编成集,展示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完成结题报告。为课题的结题鉴定作好充分的准备。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促进课改进一步提高。最终研究成果形式:结题报告或论文。
六、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本课题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发挥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的材料收集与整理;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促进及完善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参与课改,圆满完成课题任务。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