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
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一、新课导入: 1、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西方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过节日,不过她们不是过春节,而是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想不想看看他们怎样过圣诞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教师和着音乐与画面简介圣诞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一位作家把其中的一件事情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想不想读这篇文章?(生齐喊“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给予树 2、质疑课题:这个课题好特别啊。谁能把它读好?指名生读课题,正音给(ji),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个课题,想一想,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为两大问题:(1)为什么以给予树为
课题?(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对于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二、初读,感知美的语言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你能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吗? 2、读后交流。(1)指名学生读书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读出感情。(2)指名学生读课文重点段落,要求读正确、流利。(3)通过与课文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深读,交流美的情感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地去发现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相关词句上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妈妈心情的变化,并用上“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担心--生气--激动)
四、品读,感悟美的心情 (一)品读“担心”,感悟忧中之美 妈妈担心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2、抓住“并不、只攒、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
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啊,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而在圣诞节时却是担心,谁能把这“担心”读好。
4、指导朗读,体会爱意。 (二)品读“生气”,感悟矛盾之美 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
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哥哥或姐姐,
你能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沉默不语吗? 3、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妈妈生气了,如果你就是金吉娅,
你如何向妈妈解释呢?
4、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尝试解释,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5、播放音乐,师生角色表演,情境对话。 (1)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词语,教师扮出生气的样子说道:“金吉娅,你过来一下,再不过来,我可要生气了,告诉妈妈,你的二十美元买了什么?”(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进行对话)
(2)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表达出来。
(3)在师生个别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整体互动,随机提问,如,从金吉娅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别人、关心家人??)她难过什么?(没给妈妈、哥哥、姐姐买象样的礼物??) 金吉娅你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一张卡片渲染情境)?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你决定买吗?你知道这19美元50美分意味着什么?(陌生女孩得到了洋娃娃,得到了金吉娅的爱,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精美的圣诞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呀,这实在令金吉娅为难,
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金吉娅的这种内心感受? 6、指导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 7、深化给予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是啊,给予不仅
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三)品读“激动”,感悟梦圆之美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自己练说妈妈激动的话语。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如愿以偿”一词,深层探究陌生女孩、金吉娅、妈妈三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那个陌生女孩,当你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也会象金吉娅一样仁爱、同情、体贴别人,回报社会对我的爱,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看到和听到陌生女孩的言行时,你又会怎么想?(使别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我帮助别人的心愿也就实现了??)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又会怎么想?(自己的孩子已懂得关爱他人,有一
颗仁爱、同情、体贴别人的心,这正是妈妈的心愿??) 3、指导感情朗读。
五、拓展,升华美的意蕴 1、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刚上课时,有同学提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课文学到这儿,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这是一棵_____树(希望、同情、快乐、爱心、友谊、美满、体贴、高兴、
热心、愿望??) 2、走进现实生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师随机画出一棵圣诞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师发放爱心卡) 3、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
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板书设计: 篇二:教案评选《给予树》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篇三:给予树教学设计 31 给予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读带生字的词语 2.学习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
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上课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词语怎么读?(生读)大家读得非常正确,“给”字是个多音字,它的另一个音读给,在这个词中读给予。“给
予”是什么意思?(给别人帮助) 同学们,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我们见过许许多多的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板书树)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31课,去认识一棵给予树(画树),请大家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好孩子)。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呢? 请同学们
快速的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给予树的一句话。开始找吧,看谁的眼睛最灵。 谁找到了这句话,请读给大家听。(生读) 就是这就一句话描述了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但是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什么是给予树了吗?
要想了解给予树,我们必须先了解援助中心,看大屏幕解释援助中心和给予树。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圣诞节,你们对圣诞节有哪些了解?(生交流)你了解的非常清楚,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最美好的日子,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盛大的节日,看大屏幕了解一下圣诞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知道在西方国家最美好的节日里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自由快
速读课文,还要做到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开始读吧。 1、自由读课文 温馨小提示
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b.读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 首先我们来检查词语朗读的情况。(出示词语生读个人读、齐读)从你读词语的过程中,我们听出了问题。
出示词语:生自读---同桌互读——生读----齐读 3、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填空)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儿( )。在圣诞节前夕,妈妈给了二十美元,让孩子们( ),金吉娅却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儿( ),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 ) ( ) ( ) ( ),知道了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 )。 这么短的时间里你就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真得很棒,谁能流利的再说一遍。
三、研读课文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金吉娅妈妈讲述了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妈妈的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妈妈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一想妈妈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 一开始妈妈的情绪是怎样的?。 一开始妈妈的情绪是担心、接着是生气,可是激动在课文中没有出现,你是从哪知道的呢(生读)从紧紧的拥抱着金吉娅,(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就是妈妈的情绪变化(课件) 2、集体交流 妈妈担心什么?(读课文)一生读,妈妈在担心什么呢?齐读句子。从那个词看出家里并不宽裕?攒字看出不宽裕。想像一下妈妈是怎样攒这一百美元呢?在许多情况下,妈妈是怎么做得呢?生想想,妈妈是这样攒钱的,这些都说明妈妈攒钱不容易。妈妈把辛辛苦苦攒
的钱分给了孩子们,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你会怎么想? 可是后来妈妈为什么生气了?(生读第二段))这就是妈妈生气的原因,回家的路上,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怎么样呢?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引起了妈妈的怀疑,妈妈看到了什么?20美元和50美分相比,相差太远,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却也只卖了一些,妈妈看到这些,在想什么?是呀,我辛辛苦苦攒的20美元她到底买了什么?妈妈想到金吉娅
对自己的亲人不够真诚。没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给大家买礼物。妈妈就生气了。 后来妈妈又因何而激动呢?最后一段,再读最后一段,看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妈妈激动的原因。(生说)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妈妈的那份激动。 3、金吉娅拿着20美元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有这么明显的情绪发生了的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四段。读读金吉娅对妈妈说得那段话,从里面找到答案。(生自读) 请一位同学读读金吉娅对妈妈说得这段话(一生读)。 同学们,以往圣诞节,圣诞树上挂满了礼物,任孩子们挑选,而在这次的圣诞树上,金吉娅没有看到礼物,而是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卡片,其中的一张引起了她的注意。这张卡片上面写了什么?请看 (出示课件)生读、齐读。也让老师读一下,看看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关注?是呀,就是一直盼望这个词,什么叫一直盼望?生活中你有一直盼望的事情吗?(集体交流)
你是怎么表现的呢?这就是你一直盼望的事情。这张卡片上的小女孩一直盼望的是什么呢? 这张卡片上小女孩是怎样一直盼望的呢?(课件)自己说一说、同桌说一说。 这个小女孩是怎样一直盼望的呢?(同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总之,无时无刻小女孩都想有个洋娃娃。这就要一直盼望。金吉娅看到了小女孩的心愿,她想到些什么呢?(课
件)看看这个练习,试着填一填。 (金吉娅看到了小女孩的迫切的愿望,她会怎么想?个人说、一生说、集体说,首先想
到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可是她有想到妈妈攒钱不容易) 最终,金吉娅选择了陌生的小女孩,因为她想了一句话,后来她把这句话告诉了妈妈,
快速从文中找到这就话。是哪一句呢?(可是 妈妈„„这就是金吉娅在犹豫的时候想到了“可是妈妈„„这就是金吉娅在犹豫的时候想到的一句话 这个小女孩没有什么呢?想像一下(课件)我们有什么可是小女孩儿没有„„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
于是,金吉娅决定给小女孩买洋娃娃。 多么善良的金吉娅呀!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一个感叹句说说金吉娅都有哪些品质呢?是呀,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有同情心的孩子,多么懂事的孩子。(板书在这棵圣诞树上结满了金吉娅的 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板书) 于是金吉娅取下卡,买了穿裙子的洋娃娃,送到了礼品去。
金吉娅不仅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棒棒糖,还把同情和爱心送给了谁?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她是个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孩子,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的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什么?她得到了妈妈的拥抱和小女孩如愿以善的笑脸,所以说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这样一棵给予树,这样一棵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树,我们应该把他种在哪里呢?(板书)
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在我们的心里。 5、体会人物品质 让回顾全文,再来把金吉娅的表现都汇集在一起,重新认识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出示课件)
先开口,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篇四: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学设计.jsp 《给予树》教学设计 韩兴举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
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读并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2、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
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了。谁能说说圣诞节?(读资料袋)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理解“给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
给予树)边写边提醒写法。齐读课题。 2、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出示“拼音”)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生读。 3、我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你们呢?特别在什么地方?(指名学生回答:读音,意思)
看到这么一个特别的题目,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 (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给予树会结果吗?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
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给予是什么意思???) 4、这些问题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们归纳一下,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怎样的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5、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 6、看,集体的力量真是大无穷哪,我们小朋友太能干了,一下子就明白了给予的意思。
在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7、其实啊,刚才你们喊“老师好”,这就是一种给予,让我感到当老师的温馨和幸福。
这就叫(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齐读。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 1、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好好地读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便划出生字词,你觉得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
以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 “给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看,同学们读得多起劲哪,津津有味的。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才是一种享受。其实啊,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你们也能这样边读边划吗?
4、学生继续读找。 5、师检查生字词。 6、检查内容:找到了没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给予”?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指导朗读。(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相互的给予;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7、你们真会读书,第一次读就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么多的给予。你能说说课文中谁的给予给你印象最深刻吗?(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给予给我印象最深刻。) 三、直奔中心,感悟金吉娅对女孩的“给予” 1、出示句子:“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他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1)学生自由读。
(2)抓住下列词语: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a、援助 “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想一想,最需要我们援助的人有哪一些?(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流浪儿、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想一想,课文中需要帮助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想象,教师评价) 小女孩是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啊! b、一直盼望
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也 不知道她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呢?拓展。(晚上,她盼望——;梦中,他盼望
——;早晨,他盼望——。 (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 指导朗读(指名读3人,她可是一直在盼望啊。评价:多么急切的心情。) c、卡片 1、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这么一张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写的字吗?看到了吗?写着什么?
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卡片。配上音乐。
把你看到的念给大家听,看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的心。 我是个孤儿,是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是个没有爸爸妈妈关怀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洋娃娃!(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 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红裙子、长着黄头发、头上带着红花的洋娃娃。(很直接) 我是一个孤儿,我没有伙伴,爸爸妈妈因病去世了。我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在我最孤单的时候和我玩耍。(非常恳切!) 2、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她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 3、于是,金吉娅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她会在卡片上写句
什么话?(学生想象说话) 4、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读着卡片上的留言,她又会怎么想呢?(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
索取愉快。——高尔基) 四、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
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朗读。音乐声起《让世界充满爱》。 2、在这个圣诞节里,金吉娅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3、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妈妈会怎么赞扬金吉娅?(引读句子,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语)
4、其他孩子们刚才都兴高采烈,现在看到妈妈拥抱的是金吉娅,又赞扬她,想一想,其
他孩子心里会想些什么?
5、这说明大家对“给予树”有了自己的理解。你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愿望树;感情树;快乐树;爱心树;友谊树) 6、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用爱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慈做阳光,精心地栽培给予树,让它在我们的心田里永远垂着绿茵,开着芬芳的花,结着丰硕的果。) 请记住这句名言:(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板书设计: 给予树 ? 愿望 快乐 爱 爱心
有谊篇五:给予树教案 9 给予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 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能用所给的重要词语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理解字词,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所给词语说出课文主要 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1.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可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缺乏关爱,有一颗树为我们架起
爱的桥梁,它就是——给予树,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那爱的故事。(画一棵树; 板书:给予树)
2.质疑课题:这个课题好特别啊。谁能把它读好?(指名读) 二、读课文,感知情感
1.读课文,说感悟:要读出情感。 2.读后交流。通过与课文对话,让学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结果,抓住“感动,激动”等词引入下面的学习。 3.深读,交流美的情感
我们的心情很激动。那妈妈的心情呢?用心地去发现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 画出有关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相关词句上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妈妈心情的变化,用上“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 语。(担心??生气??激动) 4.品读“担心” 妈妈担心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抓住“并不、积攒、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 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意。 (3).指导朗读,体会爱意。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担心”一词,品读课文,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担心” 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丽的品质,使词句段篇都诠释出人类的文 化精神,流淌出滋润生命的情感之水。] 5.品读“生气”,感悟矛盾之美 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 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的是怎样的? (1)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 哥哥或姐姐,你能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沉默不语吗? (2)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妈妈生气了,如果你 就是金吉娅,你如何向妈妈解释呢? (3)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尝试解释,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 (4)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词语,教师扮出生气的样子说道:“金吉娅,你过来一
下,再不过来,我可要生气了,告诉妈妈,你的二十美元买了什么?” (5)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表达出来。
(6)从金吉娅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别人、关心家人??)她难过什么?(没给妈妈、哥哥、姐姐买像样的礼物??)金吉娅你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 美分,你决定买吗?你知道这19美元50美分意味着什么?(陌生女孩得到了洋娃娃,得到了金吉娅的爱,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精美的圣诞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呀,这实在令金吉娅为难,谁
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金吉娅的这种内心感受? 6.深化“给予”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还有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是
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7品读“激动”,感悟梦圆之美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1).自己练说妈妈激动的话语。 (2)指导感情朗读。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如愿以偿”一词,感受使别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道理,进一步丰厚文化与精神底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