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德忠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7期
【摘 要】所有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是计算,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尤为重要,运算思维和计算能力需从小开始培养。在新课改实施后,数学计算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创新,侧重点要在发展运算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计算能力上,为此本文展开了对教学的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运算思维 引言
小学数学计算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在未来阶段的数学学习。新课改增加了一个核心概念--运算能力,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帮助学生感悟并理解算理。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一直备受教师的关注,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应当进行计算教学策略的改变。 1.加强发展学生的运算思维
首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讲清算理,让学生知其然并且之气所以然。在进行低年级计算教学时,可以通过借助一些教具和学具,通过直观了然的演示来发展学生的运算思维。例如,在分苹果教学中,老师准备了16个苹果,要平均分给小朋友,都可以怎样分配?教学时可以用小方块代替苹果,让学生帮老师分配,有分成2份每份8个苹果的,也有分成4份每份4个的,还有分成8份每份2个的,然后让学生说出分苹果的理由,并借此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算式16÷2=8,16÷4=4,16÷8=2,这样学生能在平均分配中联想到除法。
其次,正确选择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合理利用教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教材,但不可受限于教材,应学会加工、创新教材。例如,在教十幾减6的计算题时,传统教材中只有一个‘做减法,想加法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1]。可以创新方法如‘破十法’,在教12-6=6时,把12分成10和2,10减掉6等于4,2加4等于6,即12-6=10-6+2=6。
第三,采用难度适中的教学进度,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在教学时要意识到算法算理的枯燥性,合理地安排课堂知识趣味教学环节。比如,九九乘法表的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并且相对较枯燥,如果采用普遍的循序渐进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心态,这时候就要注意不要一直重复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法则,应该引导学生自行尝试了解、学习下一阶段的运算法则。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通常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训练形式非常单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加上枯燥生硬的教学语言会让小学生很难灵活掌握计算技能,学习计算变得被动且消极。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采取多種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高对计算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前的巩固旧知识阶段,采用录音听算的方式,利用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录音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计算。在录音中导入新的授课内容,分层次分坡度的进行计算教学,如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笔算、视算和听算分阶段进行。教师可以给出一组计算题,控制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提高计算速度。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时,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先进行不进位计算,然后进行一次进位计算,最后进行连续进位计算。这种明确有序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各个层次都较好的掌握,全面提升了课堂效率。除此之外,听算可分为口头听算和录音听算。在课堂前十分钟,教师播放复习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新课教授之后,下课前让学生分小组,互相出题互考。如此模式的听算训练,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兴趣,同时还提升了学习地能力,现实意义非凡。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通过利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来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进行圆的计算教学时,为了不枯燥无味,提高学生兴趣,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教学时拿出事先做好的圆的模型和圆形纸片等,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模型用直尺进行测量,还可示范给学生折叠圆的模型,让学生亲手尝试,从而发现圆的特点。在师生共同的动手实践后,一起对圆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 3.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数学计算。教师可以通过将小学数学计算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计算教学贴近生活,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计算教学的模式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生活经验,将计算教学与生动有趣的生活环境进行结合,设置情境,使学生意识到身边的数学计算现象。例如,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的教学中,关于没有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材中给出的教学模式,过于复杂不利于二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运用,对于混合运算的意义全然不知。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利用二年级小学生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购物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计算的意义。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去游乐场玩耍买票的情境,让学生先谈谈去游乐场都喜欢玩什么,有什么感受,以及购票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购票中的数学计算。接下来,教师给出购票的信息:儿童票6元,成人票9元,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游乐场,用25元买票够不够?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进行分组研究汇报,最后师生一起推导出6+9×2=24的计算公式,得出25元够买票的结论,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
另外,数学化的日常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计算的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大量练习同一个已经掌握熟练的计算方法,忽略了计算的意义,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新目标。在新课改实行后,教学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有目的有意义,如计算水电费、银行利息、购物消费。数学化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学生在学会生活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计算的能力。
结语:总体来说,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数学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思维,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数学计算融入到生活当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能够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变,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文哉.小学数学计算算理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62-68. [2]粟先妹.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7,6:118-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