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4、战争。5、夯筑技术。
2、中国城市形成的评判标准?一定规模(前提) 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实质) 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实质) 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和保障) 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基础和保障)。 3、 简述西周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在《周礼.考工记》中规定的内容?
(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建筑师丈量提地及建设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个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为朝,后面为市,市与朝各方百步。
4、 汉长安、曹魏邺城、北魏洛阳、隋唐长安、北宋东京、明南京、北京城市布局特点——
综述题或简答题。
汉长安:布局特点:a)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内。b)规制附会《周礼·考工记》。c)宫殿占据城市较大空间(占全城1\\2)
曹魏邺城:城市平面呈矩形。城南三座城门,北两座城门,东、西各一座城门;城市中偏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干道,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打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宫城东部为曹操起居及办公的场所,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宫城以东是戚里,为王室贵族居住区,宫城以西为王室专用园林。干道南面为一般居住区,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市,还有手工业作坊。分区更为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
北魏洛阳:多重城墙;轴线;“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形制;采用封闭的里坊制;集中市制;道路呈方格形。
唐长安城:唐长安城分外廓城、皇城、宫城三部分;东西略长,南北略窄,左右对称的长方形面积84平方千米。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宫城位于全城北廓中心,皇城在宫城之南,外廓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展开;从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全城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廓城的民德门之间的连线,也即承天门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为南北向中轴线,以此为中心向左右展开;为突出北部中央宫城的地位,以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门等一组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压在中轴线的北端,以其雄伟的气势来展现皇权的威严,之后随着不断增添新殿,才使这种格局有所变化。 城市建设特点:1)方正的城市轮廓;2)多重城墙;3)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对称,宫城居中,对称布置,突出中轴线;4)左祖右社;5)采用棋盘式路网,且道路很宽;6)采用封闭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制;7)城市有良好的绿化环境 北宋东京布局特点:三套方城,平面形状并不规则方正;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城门,形成井字形方格网,其他一般道路和巷道也多呈方格形,也有部分丁字相交,在里城内有几条斜街;店铺密集的商业代替了严格管理的里坊和集中的市肆;城市居住区仍分坊,但无坊门和坊墙,是开放式的,多在沿街店铺和贵族府邸后面建院落式住宅;有完善的下水系统和良好的绿化环境。
明南京:城市布局:明代南京包括宫城、皇城、应天府城和外郭城。皇城环绕在宫城之外,京城按山川、江湖地理形势因地制宜而建,外郭利用丘陵岗阜的有利地势建造,墙体以构筑土墙为主。明南京城市建设特点:1、利用自然(江河、山川、丘陵)作为天然屏障,整个城市顺应自然自由布局,呈不规则形状。2、皇城、宫城布置完全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又加以发展,皇城、宫城布局方正3、宫城居皇城中,依从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明清北京:1、布局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前朝后市、三重城墙等,体现了宗法礼制思想;2、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
线的手法,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象;3、城内道路受皇城所隔,东西两侧交通联系不便;4城市商业帆布广泛,鼓楼、东四牌楼及正阳门外等都有繁荣的商业区,且同类商业相对集中;5、居住区分布在皇城四周,以互通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带,一般并列设置三进的四合院;6、城市水系统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引用水多掘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工程;7、城内各类宗教建筑杂然并存。
5、 西汉长安城市区域规划特点?区域规划:“三辅”-京城、陵邑、郊县
“八水”(图)是三辅地区运输的命脉。特点:1、实体性城市组(功能侧重对经济作用)。2、革新了区域宏观规划。3、从区域层级的功能分区 6、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综述题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1)汉长安的修建事先并没有完整的规划,而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而唐长安规划布局上总结了过去优良传统,按一定意图去建造,布局严整。
(2)汉长安由于是逐步形成的,功能分区不明显,形制不规整,宫殿与平民居住群相混杂。而唐长安规划者严格讲究左右对称,功能分区明确,宫城、皇城居中偏北,被外城三面包围,“官民不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
(3)唐长安、汉长安的一半居住区是较为相似的,汉代称闾里,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是里的内门。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唐代实施坊里制。
(4)汉长安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平面呈不规则矩形。而唐长安为了体现王朝气象,规划的方方正正,十字路网,很规整。
(5)汉长安由于地势较高所以吃水、用水较困难。隋唐长安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将宫城皇城选在了地势较低之处,城市规划也考虑了水系和绿化。其水系较成系统,除供饮用外,在园林绿化上的意义也很大,水的良好条件,使唐长安的园林绿化水平远比汉长安高。 7、 阐述宋代平江城的平面布局特征,《平江图》的重要价值?
城市平面为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平江府城有大城和子城,城墙略有屈曲,方位南北略偏东数度。城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门旁都有水城门。城市道路成方格形,主要道路成井字或丁字形相交。城内河道和街道一样都是南北、东西的直线,东西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人们称为“三横四直”。城市总平面以子城为中心,子城系平江衙署所在地,呈长方形,四周围以城墙。子城内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偏于东侧的南北轴线上府署衙署在轴线南侧。 《平江图》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正确的反应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围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8、 元大都规划的特点?1)把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和自然景物,把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把北京的气候特点和街巷的划分紧密地结合起来。2)继续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3)有一个明显地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儒家礼制观念和风格复归的举动。4)宋代开始崩溃的坊、市制度进一步完善。 9、 古代风水说中,简述风水有关人居环境模式的构成的四大要素?龙、砂、水、穴 10、 风水理想模式?1、宅、存城最佳选址( )2、风水理想住宅的构成要素:a、土地平原(旷)众山环抱,呈慢坡、平整有利于建设、农业生产,慢坡有利于排水。b、山系:1、阻挡寒风2、良好的植被3、良好的防御系统4、良好的景观资源。c、水系:1、提供饮水、排水途径2、运输3、提供副业(养殖)4、满足手工业、农业用水。3、风水理想模式的景观特征:1、封闭为何景观2、中轴对称景观3、富于层次感的景观4、富于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 11、 简述为什么自然环境是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首重因素?——综述题
1) 城市作为“人居环境”要求良好的外部自然条件 。2)自然环境优越的古三河地区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密集地区。a. 夏代都城游移于伊、洛、河、济地区。 b. 自然环境是商代都
城频繁迁徙的重要考虑因素 。3) 富庶的关中地区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又一个重心地区4 ) 春秋战国城市选址的环境意识 。5 ) “山水相连,封闭内向”是中国古代城市理想的外部环境模式 。6)自然环境陶冶影响深远。 12、 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三种哲学思想体系?1体现礼制的思想体系:2、注重环境求实得思想体系3、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象天法地的思想) 13、 象天法地思想在古代都城中的体现,试举2——3个例子?——综述题 中国古代城市的营建大多体现着“象天法地”的原则。秦始皇建都咸阳,继承和发扬了“象天法地”的原则。“阿房宫为天极,渭水为天河(银河)阿房宫周围宫室为众星座。即以咸阳城为天极,通过复道,甬道联系周围270座宫室,形成众星拱极。西汉长安城的修筑以“象天法地”原则为指导,结合地理条件,“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另外,长安城中还开凿了昆明池,用以象征银河。隋唐长安城,因周易乾卦利用地形而建立城市布局,“法天象地”,为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中包揽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思想观念。唐都长安城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最为尊贵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有十五颗星环抱着它。紫微宫即有皇宫的意思,皇帝贵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应该相对应,因此,只能把皇宫布置在北边中央位置。而且北边有渭河相倚,从防卫的角度看,也比较安全。 14、 论述“礼制”思想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影响及在城市建设中的反应。——综述
题 15、 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4、出色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16、 简要叙述雅典卫城布局特点?建筑群自由活泼,建筑安排顺应地势。总体而言,雅典卫城的建筑布局是以自由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既照顾到从卫城周围仰望它时的景观效果又照顾到人置身其中时的动态视觉美。 17、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点?1、不善于利用地形、强力改造地形。2、建筑规模大、城市规模大。 18、 希波丹姆斯模式?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
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 19、 罗马共和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分别建设了哪些广场,这些广场有什么异同? 罗马共和时期:罗努姆广场、卡萨广场。(1)城市中心广场: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以北,开始是为战争囤积粮食用的预留空地,逐渐发展成为广场。(2)、广场群罗马共和广场由帝国广场和罗马广场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周围房屋比较散乱,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协调,建筑群体体现了政治军事权利的逐步增长。 罗马帝国时期: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 20、 罗马营寨城及特点?罗马人在征战中建设了大量的军营,并由这些军营发展成为了营塞城。并且营塞城有固定的建设模式:方形的城墙,由四个城门方向修建十字交叉道路,交叉路口处建有广场和神庙。城市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大干道成十字交叉或十字式相交,在交点处是城市中心广场。城市路网为放个形。城市里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在主要道路起点和交叉处,常有壮丽的凯旋门。在凯旋门之间有很长的列柱街,形成及其雄伟的街景。 21、 西欧中世纪良好景观的特点?1、利用制高点和自然景色。2、城市具有人的尺度的亲切感。3、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美的享受。4、城市的环境视觉通过建筑物之间的相似与异同的明确分野而取得。5、城市弯曲街道既可挡冬季寒风、
防夏日暴晒,又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 22、 产业革命使城市建设面临着哪些新问题?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引起城市的畸形发展,市区地价昂贵,建筑拥挤,密度过高,居住条件恶化。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破坏了原来脱胎雨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为经济中心的城市结构。3、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城市盲目扩展,布局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货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5、城市各种公用设施提供远比封建社会搞得多的城市物质生活条件。但与此同时,随着工业的盲目发展,大量污水,废弃、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6、城市中建筑紊乱,城市设计缺乏整体环境的考虑,建筑艺术衰退。城市景观质量下降。 23、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中,戛涅(T.Garnier)的工业城市主张什么?法国青年建筑师戛涅对“工业城市”规划结构进行了研究,主张在既有的城市内部,强调通过工业居住之间严格的功能分区和便捷的交通组织,以满足城市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实际上奠定了现代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功能分区理论基础。 24、 马塔(A.S.Matao)的带形城市主张什么?理论:主张城市应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用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实践:188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外围建设了一个4.8公里长的带形城市,后于1892年又在马德里周围设计一条有轨交通路线,联系两个原有城镇,构成一个长58公里的马蹄状的带性城市。意义:带性城市理论对以后的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该理论对以后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影响。 25、 华盛顿放射性长廊?以现有的城市为中心,向外建设6条主要的放射交通线,即长廊地带。这些长廊宽6.4—9.6公里,长32—48公里。在长廊地带,隔一定距离,建一个居住或卫星镇,规模大小不等。在这些交通长廊内可安排500万居民。长廊与长廊之间的楔形地区,留作绿地和农业用地,其保留绿地为12.12万公顷。方案还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更多的采用公共交通。(2)限制建设高速公路。(3)改建大部分地区。(4)限制市区人口增长(5)市区的就业机构应集中在市中心。 26、 1942—1944年大伦敦规划——综述题?
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吸收了霍华德与盖迪斯等先驱规划思家们关于以城市周围的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虽然在其后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当时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27、 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及优缺点?
一城市形象象征生物体的构思,构成了城市总图的特征。主脑为行政中心,设在城市顶端的山麓下。商业中心位于全城中央,象征城市的心脏。神经中枢位于主脑附近,为博物馆、图书馆等等,地处风景区。大学位于城市西北侧,宛如右手。工业区位于东南侧,宛如左手。
水电系统似血管神经、分布全城。大陆系统构成骨架。室内建筑像肌肉贴附。留作绿化用的间隙空地似肺部呼吸。优点:分区明确,交通组织合理。缺点:功能分区导致了社会分化,邻里单位的面积大体相近,脱离了印度国情,中心规模宏大,但构思和布局过于生硬机械,建筑之间距离过大,广场显得空旷单调,形成的建筑空间和环境不够亲切。 28、 英国新城市运动的情况(三代新城)——综述题? 三代新城
第一代新城(1946~1950)-哈罗新城(伦敦卫星城) 第二代新城(1955~1966)—朗科恩新城 第三代新城(1967后)—密尔顿.凯恩斯新城
哈罗新城:较多的体现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规模较小、密度比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比较严格;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分明确;道路网为环路和放射路组成。这一代新城在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大体相似,都强调独立和平衡,但对经济考虑较少。 后因长期经营,因人口发展不快,缺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且就业困难因而出现年轻人回流大城市的倾向。朗科恩新城:城市规划结构遵循线状原则,结合自然地形,与基地起伏的山脊浅谷复杂地形结合。主要工业均布置于城市边缘地形平坦的地段上。居住区不知在中间较高的丘陵上,并围绕中心公园布置。新城中心位于规划区的几何中心一个大城堡的高地上,俯瞰全城。 特点:1、以8000人组成一个邻里单位。2、规划布局与城市交通组织紧密结合,采用限制小汽车,鼓励公共汽车的做法,以“8”字形道路骨架组织公共交通是经济有效的。3、工业除围绕居住区外围布置外,邻里单位内亦安排一定的工业用地,缩短居民上下班的距离。4、注意利用地形和自然条件,组织完善的绿化系统。重视古迹保护,修复城堡、教堂,以突出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密尔顿•凯恩斯新城:面积约8870公顷,大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四方形,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 特点:土地使用与交通紧密结合,无严格的功能分区。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在市内采取分散布局的方式。2、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域边缘。3、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经济性。4、突出景观效果。 29、 分别说明勒.柯布西耶、霍华德、沙里宁,城市规划思想的特点?
勒.柯布西耶:反对空想社会主义与霍华德以来的城市分散注意思想,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并不反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技术力量,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他的城市规划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规划观点主要有:1、认为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2、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高密度来解决。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4、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霍华德:提出“城乡磁体”,企图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为控制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应由临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以中心城市,构成一个城市组群,用铁路和道路把城市群连接起来。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建议有必要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的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既符合人类工作与交往的要求,又不脱离自然,使人们居住在一个城市和乡村优点兼备的环境汇总。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的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认为重工业不应该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这些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硬用以开辟绿地。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可做集中布置,不经常的则作分散布置。 30、 结合1942—1944年大伦敦规划和60年代中期、70年代早期大伦敦规划的内容论
述卫星城建设及理论的发展和变化。——论述题 二、绘图
1、试绘出唐长安平面图。 2、绘出明代北京城平面图。 3、绘出南宋临长安城平面图。 4、绘制背诵东京汴梁城平面图。 5、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图。
6、希波丹姆斯模式的米利都城布局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