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改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改革和研究一般通过研究报告或论文来表达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包括研究工作报告、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等。它是研究工作的一种永久性记录,整个研究工作的主要过程、方法和环节,都应包括进去。 教学改革报告的结构
教学改革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但为了易于理解、交流,多少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惯用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必须明确,点名题意,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使人们一看题目就能大体知道这篇报告讲些什么,并阅读全文的兴趣。题目尽量简短,不要拖泥带水。有时,为了更充分地反映主要内容,可以采用加上副标题的办法。例如下面的题目就比较明确:“《比和比例》两种教学方案的实验研究”、“多步应用题两种教法的初步研究”、“改革小学数学考试方法的实验报告”“数学教学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2)研究课题的概述
提出课题后,介绍课题的来源、背景、解决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3)课题发展过程及现状的概述
说明前人对该课题进行了哪些工作,解决到什么程度,有什么遗留问题,该研究解决的问题对前人有什么发展,有什么特点。
1
(4)研究范围与内容的概述
根据研究的性质与任务,明确研究的内涵与外延,划出对象的范围,确定对该对象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 (5)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概述
交代如何选择对象,如何组织对象;收集材料的指标与方式;测量、测试的有关情况;评价、评分如何进行,材料如何加工、整理、分析。交代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人借以鉴别该项研究的科学性。
(6)研究成果
这部分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可以通过叙述和图表、数据等形式把研究成果揭示出来。每张表格都要编号,并有标题,让人不必看正文叙述就能一目了然。表示研究结果时,除了要用一般数据,还要应用典型事例,使研究报告更丰富充实,更有深度,也便于他人更好地理解该研究成果。要防止只有观点,没有材料,空洞无物,枯燥乏味的报告。 (7)分析与讨论
提出研究成果之后,接着就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讨论。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研究结果来回答报告开头提出的问题;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论证;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是研究报告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难写的部分。分析要中肯,要紧扣研究结果进行论证,不要离开研究成果空发议论,无的
2
放矢。分析讨论要务实,要有辩证的观点不要绝对化。比如,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不宜讲得太绝对,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绝对地好或绝对地坏,再好的方法也只是在某种教学条件下显示其优越性,不可能在任何场合都适用。一种新的教材和教法有优点,也可能有缺点,必须作具体分析。 (8)结论
这部分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一个小结。它应当简要地交代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成果,根据结果得到了什么结论等内容。下结论时必须谨慎,不能随意扩大结论的适用范围,措词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练。结论的表述既要理直气壮,又要留有余地。结论中要实事求是地提到不足和缺点。 (9)附录和参考文献
把详细原始数据和研究记录以及繁琐的统计检验放入附录,以便查证。参考文献按顺序列出。
——选自《教改教研艺术》,刘显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