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Mar.,2010Vo.l37 No.2
5庄子6内篇与外杂篇/阴阳0观念比较
邵颖涛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5庄子6内篇与外杂篇的阴阳观念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外在特征与内涵所指皆有分别。内篇阴阳观念与医家意旨相似,把阴阳由自然天象引向人体并藉此阐释疾患,强调维系阴阳乖戾而达致自然/至境0;外杂篇的阴阳意旨渐趋繁富,更多表现为一种阴阳和谐现象,其旨向重归宇宙自然,并由此建构了一套宇宙构成的体系。探讨此中差异,有助于勾勒庄学/阴阳0思维的发展模式,窥探5庄子6文本内涵。 关键词:阴阳失和;阴阳和谐;超越;宇宙构成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10)02-0045-05
战国前期和中期的阴阳学说,是由老庄倡导起
来的,当时的儒家不讲阴阳理论,并不以阴阳范畴解释事物的性质和变化。[1](P36)5老子6用阴阳之气解释万物生成,而5庄子6把阴阳观念进一步扩大到个人、天地、自然规律等方面。具体比较,5庄子6内篇和外篇、杂篇的/阴阳0观念又不尽相同,这既体现了此观念发展的脉络,也与各篇的主旨思想暗相契合。
也与/阴阳0失调有关,因/阴阳之气有沴0,身体不适,遂生畸形。
内篇借用阴阳二气诠释人体疾病,不同于先秦其他典籍。先秦时期,/阴阳0一词一般用来概括社会和自然的种种对立现象,是限于推演日照成影、山脉方位、河川走向、天地迭移等自然现象的一个特定术语。庄子把阴阳从宇宙自然引向人类身体,将阴阳与身体结合,用它解释身体病患。虽然他也用阴阳代指自然界,如/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0,但特殊之处在是从个人角度审视阴阳变化。这种用阴阳来解释人体变化的思路,与医经使用方法相似。21任随阴阳失和。内篇人物在阴阳乖戾的情形下,仍然反对调和阴阳,任由阴阳失调肆意发展。这种观念不仅与以5易经6为代表的阴阳和谐观念冲突,也与医家义理相违。
医家认为阴阳失衡是身体生病的主要原因,/偏阴偏阳谓之疾0。依照传统医理,无论是阴阳之气失和,还是身体阴阳经脉违和,都需调节阴阳,保持身体内部的平衡。医书以调整阴阳平和作为疾病治疗的原则,5素问#至真要大论6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0[2]针对阴阳失调引起的不同病因,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阳病治阴0、/阴病治阳0等。
一、内篇的阴阳观念
内篇/阴0、/阳0凡五处:5人间世6/叶公子高
问仲尼0(本文5庄子6引文皆出陈鼓应5庄子今注今译6,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文不再标出)一节出现三处,5大宗师6/子祀、子舆、子犁、子来0一节有两处。五处中只有一处/阴0、/阳0分开使用,其意于今尚存争议;其余四处词语连用,皆与/阴阳0观念密切相关。这些词语隐含着庄子对于先秦/阴阳0术语的理解,也体现了庄子对于/阴阳0的全新阐释。内篇/阴阳0观念可简单归纳为以下三条特征:11阐释人体变化。内篇阴阳术语与身体疾病相关,指人体内部的阴阳二气。5人间世6中叶公子高转述孔子之语云:/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0而5大宗师6中子舆患病
收稿日期:2009-08-27
作者简介:邵颖涛(1978)),男,陕西蓝田人,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45)在阴阳失和导致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庄子却反对调和阴阳,甚至有意识维护这种不平衡的状况。5人间世6中的叶公子高心忧阴阳之患,仲尼却告诫他应该/行事之情而忘其身0;5大宗师6里的子舆身患疾病,/阴阳之气有沴0却/其心闲而无事0。庄子把阴阳失调视作自然的正常变化,反对有意识地干涉这种变化。在他看来,/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0,是平常之极的事情。无论神清气爽,还是精神、肉体违和,都应该顺之自然,不去干涉。
31暗通生死观念。内篇中的/阴阳0观念暗通生死之理,是预示生死真谛的一种工具。庄子有意借用阴阳对立的状态来阐释理论,进一步演绎生死观,故其阴阳观念常自然过渡到对生死的体悟上。叶公子高面对/阴阳之患0畏惧、困惑,庄子托孔子之口告诫:遇事如实去做,忘却自己,/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0。而5大宗师6中,子舆患病后阴阳二气失调,却依然洒脱自如,/其心闲而无事0,甚至高声赞叹造物主。子舆把生死看得异常平淡,/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0。生为适时,死为顺应,适时顺应,遂得超越。庄子在阐释思想时,将阴阳失和视作一种理论演绎的工具。阴阳不再是简单的气体概念,而且还是生死观念的象征,淡然应对阴阳失和的态度也恰与庄子对待生死的观念不谋而合。内篇借阴阳失和来引出身体疾患,再联想到死亡,于是阴阳自然而然成了演绎生死观念的工具。遵循着这样的思维模式:阴阳不和)))身体不适)))面临死亡的思索)))了悟生死,其目的是通向/相忘以生,无所终穷0,不为生死之情所束缚。
把阴阳视作说理的手段,一方面源于/阴阳0符契医学理论,本与身体健康有关;另外,阴阳化用于生死观念,对以5易经6为首宣扬/阴阳和谐0的观念潮流是一种叛逆,有助于宣扬新的阴阳理论。
阴阳失和与生存死亡间的矛盾具有参照共性,它们都预示了庄子的哲理,即阴阳、生死皆需自然对待。文中的阴阳不过是筹码,是用来解析生死观念的一条途径。通过了解淡然对待阴阳失和的态度,可窥测庄子生死观。庄子把生死归于自然的正常变化,正如昼夜更替,纯属自然规律。每一个个体,都不应该执着生死,尽可能顺之自然。5大宗师6中的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为何相约为友?因为他们领悟了生死之理。生命的真谛,不在于苦苦思索如何维系寿命,也不必调和阴阳苟延残喘。在这种思维的支撑下,面临死亡的寓言人物冲破了常情的桎梏,淡然若定,视死如归。子桑户谢世之后,他的)
46)朋友摒弃世情俗识,竟作曲弹琴,了若无事。这违背朋友情谊的行为,肇始于将辞世视作返本归真的理念,恰可在遗忘生死中享受潇洒自若的欢洽。
二、外杂篇中的/阴阳0观念
外篇、杂篇/阴阳0一词明显增多,词义所指也
更加丰富,不单以阴阳失调的面目出现,更多表现为一种阴阳和谐现象。愈加复杂的内涵,反映了庄子及其后学对于阴阳观念理解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体现了阴阳观念的扩展。
11孕育世间万物。外杂篇中的/阴阳0观念具有踵武老子学说的特征,认为阴阳化育宇宙万物。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0,把气分为阴阳两仪,两仪之气相互汇合孕育万物。外杂篇中的/阴阳0观念演绎老子学说,侧重阐释阴阳之和化育万物生命的理念。5田子方6中借老子之口说:/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0,全盘接受了老子的/阴阳说0。阴阳两气不仅是万物生成的要素,也是宇宙自然间普遍存在的规律,赋予万物生机。5秋水6:/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0,万物皆寄形于天地,蕴有阴阳二气。这接近于先秦的阴阳学说/凡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0(5管子#枢言6)[3](P246),是对5老子6的/万物负阴而抱阳0的发挥,体现了时代的共同特征。
另外,外杂篇中的阴阳多指自然界的/阴阳二气0,/阴阳者,气之大者也0(5则阳6),不再局限于内篇所理解的人体中的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属于对立的范畴,但只有它们相互平和,万物才能正常生存。一旦阴阳失和,自然的状态则会破坏,/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0(5秋水6)。阴阳虽然对立却不可偏废,只取法相对立的任一方,都会违背天地万物的规则。偏离阴阳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法的,/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0(5徐无鬼6),以阳气招引阳气或以阴气招引阴气,皆非至理。
21倡言阴阳相和。在阴阳相互转化的形态中,外杂篇更偏重强调双方的和谐性。/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0(5知北游6),/气之聚0即阴阳之和,一旦阴阳失和,生命就会结束。外杂篇对于阴阳相违的危害认识深刻,/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于是乎有雷有霆0(5外物6)。5渔父6对于失和的结果描述得更为详细:/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
也。0而阴阳相和的境遇恰与阴阳乖戾相反,5缮性6所描述的情况就与5渔父6所言不同:/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0在两个相对的范畴中,外杂篇着意于消泯对立面之间的对立状态。5天运6:/一清一浊,阴阳调和0,乐曲声音的清浊虽然相互对立,但只有清浊如阴阳般调和,才能体会圣人乐章的真谛。
不仅阴阳对立,世间万物也存在对立。这些相互对立的概念应该被齐同,对立的关系也应被打破,使之趋于融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0,任何相对的概念也能自然融合,/能短能长,能柔能刚0(5天运6)。这种体现融合对立面的观点,在5则阳6中也有阐释。针对万物产生,5则阳6认为:/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0不同的矛盾体相互转化、相互交和,才能孕育出万物;偏阴偏阳、厚此薄彼,都不是事物适宜生长的状态。
31解释宇宙现象。外杂篇不仅承认阴阳相和是宇宙、天地间的规律,阴阳交和乃生万物,还把阴阳引向更宽广的范围,并由此建构了一套宇宙构成的体系。
在庄学/道0的观念里,/道0包含着阴阳和天地。5则阳6云:/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0/道0容纳宇宙的一切,而宇宙又有天地和阴阳之分,天地是宇宙形体的代表,阴阳则是气体的指代。天地、阴阳,都是/道0投影下的诸多概念中的一组概念,且是/道0中最重要的概念,正如成玄英5疏6云:/天覆地载,阴阳生育,故形气之中最大者也。0[4](P913)它们和万物交通联系,是宇宙构成的一个基本因素。
天地和阴阳的区别,在于形和气的区分。它们具有连接宇宙万物的共性,能够相互替换,所以阴阳可作天地的代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0(5在宥6),这里的天、地可释作阴阳;/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0(5知北游6)中的天地也是阴阳之意,天地之气,就是阴阳二气,天地间的和气,就是阴阳二气的交和。
陈洪形象地归纳出一副完整的宇宙生成图式,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解释阴阳宇宙观念的思路。其图如下:
道y元气y阴阳y六气
|
|
天地、人万物
体阶段;而阴阳之下还有天地和人,六气之下有万物,天地、人、万物是物化阶段。阴阳变化为天地和人,六气变化为万物,这是两个对应的关系。借助此
图,我们可以体会阴阳之气在庄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气有三种,元气是阴阳的基础,阴阳是六气化成的根本,阴阳二气最为重要。[5]阴阳的概念要比天地所指广泛,既可以代指天地,也能够落实到个体身上(内篇/阴阳0相对更侧重于/人0)。阴阳不仅用来解释宇宙生成、天地构物,还能用来总结自然规律,阐释天时现象。外杂篇认为阴阳变化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应该顺乎阴阳,/各得其序0。5知北游6用阴阳运行解释自然规律,/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0。而借助阴阳乖戾阐释自然现象,文中亦不少见。
三、内篇和外杂篇/阴阳0观念的比较
研探内篇及外杂篇/阴阳0概念的内涵,会发现内篇和外杂篇中/阴阳0观念并不相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了行文运笔的差异,也说明了理念渊源的迥异。比较此中差异,有助于勾勒出庄学一派/阴阳0思维的发展模式。
11内篇联系个体,外杂(篇)沟通万物。5庄子6中的阴阳二/气0可分为两类情况,即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即使同为指气,各篇也有差异。在孕育万物的阴阳二气中,内篇侧重指个体阴阳之气,和人的身体联系;外杂篇也有人体阴阳二气的概念,但偏重阐释天地阴阳二气,并用来解释宇宙、自然现象。内篇把阴阳纳入到人体之中,认为人体含有阴阳二气,阴阳相和则身体健康,阴阳乖戾则身体有恙。人体健康由阴阳二气所控制,生死也出于阴阳的造化。
外杂篇则把阴阳从人体推衍到宇宙自然,扩大到天地的阴阳二气。不仅人体有阴阳,从而化生身体/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0(5秋水6);天地也是由阴阳组成的。天地和阴阳都是庄学思想中/道0的所属,天地是形体,阴阳则是气体,天地与阴阳是宇宙生成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外杂篇除了阴阳合用代指人体和天地之外,时常还将两词分开使用。分开使用的阴阳词语,有着新的含义,成为了一组对立的概念。5天道6和5刻意6皆把阴阳与动静两种对立的状态相联系,/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0。5在宥6所说/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0也是把阴阳分开,视作对立的概念。
21内篇侧重不和,外杂强调相和。阴阳在5庄
)47)图中/道0是气物的根本,元气、阴阳、六气是气
子6中都与/和0相关,可各篇对于/和0的态度并不完全相同,内篇表现为反对调和阴阳,而外杂篇则强调阴阳和谐的关系。
内篇反对干涉/和0。所谓/和0既能化育生命,也能危及生命,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状态。就人体阴阳而言,生命禀阴阳二气而成,体内阴阳二气如出现失和,将会祸及身体。叶公子高和子舆都因阴阳失调而有患病之忧,危及健康。可庄子却漠视这种不和,任凭不和的状态自由蔓延,反对破坏这种自然反应,/其心闲而无事0。漠视阴阳失调,而保持自然面貌,是内篇阴阳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也可以扩展到解释相关现象,如容忍不平衡,或容忍对立现象中的某一方占据主流,而任其自由发展。庄子反对干涉对立或者相和的现象,主张任其自然。5人间世6中的卫君独断专行,/以阳为充孔扬0,郭象注云:/言卫君亢阳之性充扬于内而甚扬于外0[4]
(P142)。面对卫君阳气过盛、骄横跋扈,庄子反对采
阳二气而不是自然的阴阳二气;用来阐释身体状况而不是解释自然天象。
内篇阴阳的特征和医家比较接近。抄写年代定
于战国的马王堆医书,已采纳/阴阳0术语来讨论身体状况。其中5十问6主张顺应天地阴阳变化,还结合男女阴阳交合诠释长生之道。对于治生之道,其文提出/审乎阴阳0的观点,天地万物之道皆以/阴阳为正0(遵守阴阳的规律准则),只有/食阴凝阳0方能/稽于神明0[6]。内篇与5黄帝内经6意旨更为相似,皆指人体阴阳二气而不是自然阴阳二气,都用阴阳不和来阐释疾病现象。5黄帝内经6也常以阴阳顺和,来理解人身构造和阐释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阴阳归纳疾病诊断和疾病防治的基本规律。它把阴阳平衡视作判定身体健康的一个标志,5素问#调经论6云:/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0。
另外5齐物论6中指出身体具有/百骸、九窍、六藏0,这些医学术语在诸子文集极为罕见,暗联着古人的医学理论。/六藏0在庄子之后到东汉5难经6之间,并无文献记录。这一特殊且罕见的医学术语竟然只见于5庄子6,证明了庄子思想和医学有着某种关系。
内篇和医学比较接近,但其根源还是来自先秦固有的阴阳哲学。而外杂篇则更接近先秦哲学的概念,相类5易6、5老子6言论。
外杂篇也曾借用阴阳阐释身体疾病,5在宥6曰:/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0认为喜怒之情很容易导致体内的阴阳二气不平衡,随之伤损人体。但5在宥6不仅不满于阴阳伤和(与内篇恰好相异),还把人体阴阳延及到自然现象中,补充说到/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0。外杂篇更侧重于用阴阳解释万物、四时现象,这与先秦典籍的用法比较接近。阴阳本是先秦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大多以对比方式组合概括社会和自然的种种现象,是推演日照成影、山脉方位、河川走向、天地迭移等自然现象的一个术语,/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0[7](P26)。先秦学者用它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外杂篇中阴阳观念的如下特征皆与先秦阴阳观念相近。其一,用阴阳解释自然现象,符契先秦阴阳观念的用法。如5墨子#天志中6:/是以天之为寒热也节,四时调,阴阳雨露也时,五谷孰,六畜遂,疾菑戾疫凶饥则不至。0[8](P304)5荀子#天论6:/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
用手段直接干涉卫君的粗暴。在容忍这种极端行为
之时,提出了/入则鸣,不入则止0的解决方案,即接纳进谏就提,不接纳意见就干脆不进言,顺应时事自然而行。而对付/其德天杀0卫灵公太子的措施也是随其自然、不加干涉,/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0。
外篇5在宥6也反对干涉阴阳,对于黄帝/欲官阴阳,以遂群生0严加斥责。认为/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0。只有顺应固有现状,才能使万物昌盛,这点比较接近内篇旨意。但内篇里阴阳失调是用来阐释生死理念的工具,在此却成为了养生长寿的媒介。
外杂篇更多表现为阴阳交和或泯灭对立的现状,反复渲染阴阳失调、矛盾对立的危害性。如前引5渔父6/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0诸语及/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0(5外物6)都描写了阴阳相对所带来的危害。它偏重于描述平和的状态,如/阴阳调和0、/阴阳之和0,羡慕上古/阴阳和静,鬼神不扰0的境界。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各篇外部表现特征不一,内篇往往以阴阳对立的现状出现,而外杂篇则多表现为阴阳相和的现状,但各篇的根本目的都在强调顺应自然。内篇反对干涉纯真状态,即使这种状态违反平衡也任其自然发展,而外杂篇更推崇对立转化所达致的自然境界。
31内篇符契医旨,外杂推衍5易65老6。5庄子6内篇与其他先秦典籍不同:侧重论述/人体0阴)
48)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0[9](P308)其二,强调阴阳和谐,与5周易6在阴阳变化中体现的阴阳和谐相似。[10]其三,把阴阳二气视作/道0的重要组成,与5周易6/一阴一阳之谓道0及5老子6/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0的观念相通。其四,用阴阳来喻指对立关系等特征,也与先秦的阴阳理念不期而合。
41内篇透析生死,外杂解析宇宙。各篇阴阳旨意并不完全相同,其用途也有差异,这为我们解析其文本内涵提供了方便。
内篇中的/阴阳0观念和生死之理暗相联系,是预示庄子生死真谛的一种工具。阴阳失和与生存死亡间的矛盾具有参照比较的共性,都是造化间的正常变化。它们共同预示了庄子的哲理,揭示了阴阳、生死皆需自然对待。阴阳不过是筹码,是用来解析生死观念的一条途径,而生死如昼夜更替,纯属自然规律,不应执着生死,当顺之自然。
外杂篇不仅承认阴阳转化是宇宙、天地间的规律,还以此建构了一套宇宙构成的体系。庄学的/道0概括宇宙一切,而宇宙又有天地和阴阳之分,天地是宇宙形体的代表,阴阳则是气体的典型,天地和阴阳皆是/道0投影下的一组概念。
洞悉阴阳观念不仅有助于了解5庄子6的宇宙
建构模式,还能利用自然规律阐释天时现象。5庄子6中阴阳含义丰富,可延伸到天地、日月、水火、动静、寒热等一系列对立范畴上,反映了庄子或其后学对于阴阳观念的理解。其观念吸收了当时诸家思想,包括易学、老子、医学。渐趋成熟的阴阳观念,对后代的医学和阴阳学说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阴阳五行学说兴起前的一段重要过渡期。
参考文献:
[1]朱伯崑.易学哲学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2]黄帝素问灵枢经[M].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上海书店,
1983.
[3]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4]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5]陈洪.庄蝶之梦与浑沌之死)))5庄子6/物化0/气变0
论解析[J].苏州大学学报,1997,(1).
[6]周一谋,萧佐桃.马王堆医书考注[M].天津:天津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8.
[7]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8]吴毓江.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3.[9]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0]刘玉平.论5周易6的阴阳和谐思维[J].周易研究,
2004,(5).
ComparisonofYin-yangConceptBetweenInner
ChapterandMiscellaneousOuterChaptersinZhuangzi
SHAOYing-tao
(CollegeofLiterature,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Theyin-yangconceptinZhuangziwithintheinnerchapterandmiscellaneousouterchaptershasobviousdifferences.Theconceptofyin-yangininnerchaptersissimilartoChinesemedicine,referringtothemovementfromnaturalcelestialbodiestothehumanbodieswhichcanbeusedtoexplainthediseases.Highlightingthedisagreeamentbetweenyin-yangaimstoachievenaturalstate.Themeaningofyinandyanginmiscellaneousouterchaptersisrich,featuringyin-yangharmonytobuildasetoftheuniversesystem.Exploringthedifferenceshelpstotracetheyin-yangdevelopmentandfigureoutimplicationofZhuangzi. Keywords:yin-yangdisharmony;yin-yangharmony;transcend;thestructureofuniverse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