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背景下“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一二三四网
.. 一 新背景 下“问 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_J田 , .、 考 邹 军 (昆山陆家高级中学,江苏昆山215331) 摘 要: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将高考模式明 设问题情境,能自然地激发学生对新课题的兴趣,增强学生解 确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考试评价 决“陌生”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制度的改革明确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 ②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分开发个 在“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的教学中。学生经预习知道产物 性潜能.发展学科特长等。作者在此大背景下就“问题驱动”教 有CuSO 和S0,,很容易得出“溶液呈蓝色,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问题作探讨 的主观结论。但是,当学生发现反应后的溶液并非呈现蓝色, 关键词:新背景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也不澄清后,就会产生强烈疑问。将反应后的溶液慢慢倒入蒸 馏水中,就会发现静置后的溶液呈蓝色.同时在铜片表面和容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器底部还有黑色物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和施教对 ⑧通过实验创新创设问题情境 象,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 在“硝酸的氧化性”的教学中。可以演示在硝酸亚铁中滴 意识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实现培养学生 加盐酸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产生强烈的认识 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最 反差,增强实验的新颖性和思考性,使简单的实验变得不简 终目的并不是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而是通过问题驱动的过 单。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回顾用NaC1和浓硫酸代替浓 程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改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学习能力,重 盐酸与MnO 加热制取氯气的反应,可及时强化学生对于氧化 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会,强调问题驱动过程,指向教学 还原反应对介质条件要求的认识.达到认识的新高度。 功能性目标的实现,是一种高效和发展性的教学模式,是培养 (2)通过学生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硝酸的实验室制法”时,首先提出问题:以NaNO, 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和浓硫酸为原料如何制得HNO 气体?多数同学会与制HCI的 1.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思考酝酿,提 实验进行类比拓展,得出用NaNO 和浓硫酸加强热NHNO,气 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 体这一结论。当教师告诉大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学生的“矛 过应用产生新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培养创新精 盾”心理就产生了,从而促使学生探索硝酸的性质。 神、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通过Ft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酯化反应”的教学中.先提问:人们常认为,“酒是陈的 ①增设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香”是因为储存时间很长的酒巾酯类含量较高,所以只要将酒 储存很长时间就一定会更香 是否正确?教师先组织学生做探 在教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时,首先演示Fe一与SCN的显色 究性实验,得出酯化反应的条件,再让学生回顾乙醇的物理性 反应.其次向变色后的溶液中加入铁粉,让学生观察现象,再 质(挥发性),分析以上观点错误的原因,指出酒窖存酒的各种 加入H,0,溶液,再次让学生观察现象,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 基本要求,从而引发学生认知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创设问题 么,通过阅读教材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通过增设的实验创 情境 等,还可以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及社会实践调 四、结语 查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锻炼和提高实验动手 本文主要阐述了材料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 能力。再者,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建立积极有效的实践教学 有计划地进行实训、见习和实习等综合训练。理论联系实际. 体系三方面内容。对高校教学而言,只有在不断完善材料化 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 学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建立 目的。 积极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 5.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提高实践教 实验教学是材料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样存在一 学质量 些问题,如实验方法陈旧、内容简单和考核形式单一等,阻碍 了学生分析检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在实验教学改革中, 参考文献: 我们要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开放性和 [1]刘光华.现代材料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 社.2000.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朱光明.材料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及其与材料科学的 6.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 关系[J].大学化学,2004,19(6):16—18. 通过鼓励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 [3]刘清泉,肖秋国,廖博,易清风.“材料化学”湖南省特 其积极参与和承担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 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三)一实习实践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 时学校应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地位 实践,2012,4(1):103-105. 和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 外,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 学环节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规范化,提高实践教 (zksybscx201202);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 学质量。 项目(ZKNUDXS2O14—052)。 159 ■ 高中新课程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与形式 刘 政 张仓云 敬小娟1 (1郑州十一中;2郑州市第十六中学,河南郑卅I 450000) 摘 要:作业改革是新课程改革内容之一,作业布置方 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业成绩,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 备新的作业观,优化设计一些新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 化学作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 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学反馈的基 本手段。高中化学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必然要求优化作 业结构,如何按新课标和学生认知能力优化设计高中化学作 业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 1.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原则。 课程标准是教、学、考的依据,教学目标是作业有效性研 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习题应删除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 一分,降低化学计算技能要求,注重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情景 性、实用性和实践性:新课程习题应减少概念陈述、机械记忆 题、复杂计算题,“增设实验题、探究题、综合应用题”,培养学 生的学科间整合及应用创新能力。 2.符合教材的递进关系和层次性原则 由于教材选择的自主性,初、高中所用的教材往往不是同 版本,教材内容可能出现脱节,注意初高中的衔接。作业设 置一定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排顺序,呈现螺旋式 上升的特点.比较教材中同一知识点在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中的不同要求,处理好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学习的关系。 一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原则。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作业要根据 不同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进行设置。教师应了解 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有 哪些情感态度等表现.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分层作 的是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寻求合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思考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并不等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要重视“问题提出”、“思考”、“讨论”、“探究”和“总结归纳”的 过程.不可用程式化的方式实施.也不可简单化或转化为题 海战术进行训练。“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并非能包打天下。教 学内容的复杂性,学生素质的不平衡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都 要求教师掌握多种模式,在教学中取舍、融合,争取最佳教学 效果。 (4)提 猜想并加以检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根 据溶解性表选择反应试剂,确定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复分解反 应条件很快就能确定选择可溶性亚铁盐和碱溶液进行沉淀反 应.然后很容易完成操作,但是观察到异常实验现象。可以让 学生猜想原因并进行相应实验确定是亚铁盐被氧化?沉淀被 氧化或溶液巾溶解氧的作用?这时学生的思维便处于“问题情 境”巾,在这种状态所带来的内在动力的驱动下,就会由表及 里.去伪存真,深思探索,直至获得正确结论。 (5)通过将问题“变形”创设问题情境 在练习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训练时有如下情景变 换:18g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全部生成气体产物。 ①生成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标况下体积为多少? ②需要氧气在标况下体积为多少? ③如果将气体产物通人石灰水,最多可得沉淀物多少克? ④如果气体产物存标准状况下密度是氢气的l8倍,求其 组成情况?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 法,确保学生直接与被传递的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通 过自己的探索进行学习.取得经验。要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变 为学生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被动记忆、被动理解 中解脱出来.而以积极应用和尝试的态度参与。以“问题”为中 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 “问题”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 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 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 “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问。以激活学生思维,将学 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人.转化为理性认识。 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实验、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 提高收集、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训练 ⑤如果将气体产物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如果需要)后, 再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增重多少克? 求解的问题有变化.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发 散思维.有利于把输入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整体.并由知识结构 向认知结构转化,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解决 问题能力的提高。 (6)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多余、不足或答案不唯一的问 题。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不断反复交替的过程。 由于开放性问题往往存在多种可能性,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多 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在讨论和推断正确答案和最优解法时,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能力。再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为每个 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让禀性、天赋不同的学生都获 得成功的机会。如各种防倒吸装置的选择、气密性检查的方 法、f燥装置的安装顺序和作用,等等。 2.“问题驱动”教学实施方法 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后。如何实施“问题驱动”教学就成 为本模式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 相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的过程。目 160 概括新知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创新 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法的过程中常常照本宣科,或者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 善、不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就要通过点拨或适当讲解把学生 的思想偏差纠正过来.并引导学生将自学探索的感性认识上 升为理性认识。教师的点拨要做到好处,使学生有“茅塞顿开” 之感。 要重视运用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建立思维模型。思维模 型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建立思维模型,学生在碰到新 问题或复杂问题时思维上能够“有路”可走。学生在掌握了基 本思维方法后,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将得 到提高。基本的思维模型主要是“联想”思维,包括“相近联想” 和“相对联想”。在化学计算中除了要掌握“联系、搭桥”的思维 方法外,还要掌握一些典型的解题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