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的营养》教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教案要成为⼀篇独具特⾊“课堂教学散⽂”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弦,达到⽴体教学效果。准备了⼩学七年级下册⽣物《⼈体的营养》教案,供⼤家参考。

第⼀节⾷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标

1.说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和营养物质的⾷物来源。2.了解⽆机盐和维⽣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般过程的认识,进⼀步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4.关注⾷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物圈中其他⽣物的观点。⼆、教学重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三、教学准备

教师:将学⽣分成4~5⼈的⼩组,选出组长,并分⼯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准备好测定某种⾷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具。四、课时分配 2课时五、 教学过程

(⼀、⾷物中的营养物质新 课 第 ⼀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回答。

写出两种常吃的⾷物,查阅课本P41-42“常见的⾷物成分表”,并将⾷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讨论:⾷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不同⾷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较、归纳,得出结论。设疑、提问、引⼊新课。

巡视,指导学⽣查阅有关表格。

⼤多数学⽣完成后,引导学⽣对这两种⾷物的营养成分进⾏⽐较,并引导学⽣讨论,适时给予⿎励性评价。1.1细胞的⽣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那么,⾷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糖类、脂肪、蛋⽩质的作⽤和来源糖类、脂肪、蛋⽩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泛。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较多的⾷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质较多的⾷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

讨论:细胞的⽣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思考:⾷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创设情境,指导学⽣看书。

当⼤多数学⽣完成后,组织讨论交流,评价。(⼆、探究:测定某种⾷物中的能量2.1提出问题

看课本P23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组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法步骤也会有区别。引导学⽣提出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到各个⼩组中进⾏个性化指导。2.2作出假设

各⼩组根据⾃⼰⼩组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2.3.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计划。对制定的计划进⾏讨论、完善后,各⼩组⽤咱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进⾏操作。2.4得出结论

对实验数据进⾏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www.xkb1.com为学⽣提供实验材料和⽤具,指导学⽣完善探究⽅案。提⽰学⽣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实验误差。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2.5表达交流

⼩组代表发⾔,⼩组间进⾏交流。

⽔与⽆机盐维⽣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物治疗对误差⼈进⾏反思。

认真思考⽼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导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指导学⽣分析误差的原因。

创设疑问,引⼊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三、.膳⾷纤维

根据⾓⾊扮演情况,将相关知识填⼈课本P25表l及P26表2。组织、引导学⽣诊断、讨论。

⼩结

积极发⾔,谈⾃⼰的收获及感想。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也可⼩组讨论。六 教学反思

第⼆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标

1.描述⼈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实验法探究馒头在⼝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重点

1.探究馒头在⼝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的探究能⼒。2.分析⼩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探究馒头在⼝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的探究能⼒。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2.相关的实验准备。

3.制作⼩肠壁结构折叠模型。4.课时分配 2课时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新课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思考并回答⽼师提出的问题。设问引起学⽣疑惑,激发学习欲望。(⼆、⾷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消化系统的组成

1.1观看画⾯、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并结合⾃⼰的体验,回答⼝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演⽰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体会进⾷时⽛齿、⾆、的作⽤。(三、探究馒头在⼝腔中的变化

2.1细嚼馒头,说说⾃⼰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让学⽣咀嚼馒头,然后通过引导学⽣进⾏探究。2.2提出问题

根据提⽰,制定⾃⼰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媒体演⽰课本P30\"探究”的提⽰及参考⽅案。2.3制定并实施计划

2.4⼩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分析。教师巡回指导、答疑。提出改进意见。2.5表达交流、2.6得出结论

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励、肯定学⽣的回答并作补充。概括出消化的概念。(四、消化的全过程

3.1仔细观看,为完成“西⽠⼦历险记”做准备。思考、回答问题。

3.2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防治。

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通过思考和回答,加深理解⼩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3.3演⽰课本P33的“演⽰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4插⼊课本P35第1、2题和p34技能训练。展⽰⾃⼰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五、营养物质的吸收

阅读资料,⽐较⼤肠、⼩肠结构的特点,理解⼩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引导学⽣分析课本P33的“资料分析”,⽐较⼤肠、⼩肠的结构有何异同。4.1⼩肠的特点

家畜⼩肠的内部结构

⽤放⼤镜观察,加深理解⼩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观察⼩肠内表⾯的皱襞及绒⽑,理解它们的作⽤。

4.2展⽰制作的⼩肠内表⾯皱襞的模型。指导学⽣观察猪⼩肠的结构特点。(六、⼩结、课后练习

4.1⼩结:⼩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4.2布置课本P35练习第3题。教学反思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品安全

⼀、教学⽬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2.关注⾷品安全。

3.尝试运⽤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份营养合理的⾷谱,并关⼼长辈的饮⾷。4.认同环境保护与⾷品安全之间的统⼀性。⼆、教学重点

1.关注合理营养与⾷品安全在健康⽣活中的意义。2.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品安全之间的统⼀性。三、教学难点

设计⼀份营养合理的⾷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为。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若⼲⾷品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教学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指导⼩组长如何展开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评⽐栏和课前课后学⽣设计午餐⾷谱营养差异性的对⽐图。让学⽣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活中的价值。

学⽣:四⼈⼩组合作,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设计⼀份午餐⾷谱;⾃带各种⾷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类、鱼类及其他⾷品时是怎样挑选的。五、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过程

⼀、合理营养

1.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

课前为家长设计⼀份午餐⾷谱;⾃主讨论不良饮⾷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1.2什么是合理营养?

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1.3“我”该怎么做?

师⽣合作,为本班制定⼀个合理营养的⽂明公约。运⽤知识指导⽣活,设计午餐⾷谱再次为家长设计⼀份午餐⾷谱,并对⽐哪⼀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评⼀评,⽐⼀⽐,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物专刊。合理营养

4⼈⼩组合作进⾏⾃主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制投影⽚,结合⾝边实例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份合理的午餐⾷谱并利⽤节假⽇亲⾃烹调,为长辈献上⼀份爱⼼。

阅读课后“营养师”资料,拓宽视野

创设问题情境,列举在⽣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实例,指导学⽣阅读书上提供的报刊信息,引⼊课题;

引导学⽣讨论,组织并参与全班交流、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有效性。归纳并⽤投影⽚展⽰该如何做到合理营养。关注健康⽣活,进⾏情感教育

(注:书上第三节内容可作为学⽣调查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之⼀)

课前提出课题。指导学⽣开展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组织交流,做出评价。⼆、⾷品安全

2.1整体感知⾷品安全的重要性

根据课前布置,发布收集到的有关⾷.品安全的信息听取学⽣的资料发布,引导学⽣分析,组织学⽣讨论。2.2怎样购买安全⾷品

a.安全的包装⾷品。(会读包装袋上的内容)b.⾮安全的包装⾷品(练就⼀双“⽕眼⾦睛”)

学⽣阅读⾷品包装盒上的内容,分组讨论,并推举⼩组代表进⾏发⾔。组织学⽣分组讨论交流。对学⽣发⾔予以肯定并纠正或补充某些内容。就课前了解的知识进⾏组间交流。

听取学⽣发⾔,⿎励学⽣多观察、多⽐较,建议学⽣课后到菜市场进⾏“实战演习”。三、预防⾷物中毒

3.1⼩专家进⾏现场⼩讲座,听取有关知识,并提问和补充。和学⽣⼀起听取⼩讲座,对进⾏讲授的同学予以充分肯定。防⽌⾷品污染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品安全的统⼀性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3.2讨论:能⽤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有⼈说有“⾍眼”的蔬菜⽔果农药含量少,可放⼼购买,对吗?

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实际⽣活中,哪些⾏为最终会导致⾷品的污染?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品安全的统⼀性。认真听取学⽣讨论并及时点拔。

引导学⽣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度认识⾷品安全问题。肯定学⽣的分析,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四、了解绿⾊⾷品

阅读有关资料,思考并了解绿⾊⾷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

指导学⽣课本中有关绿⾊⾷品的资料,⿎励学⽣上查询,进⼀步了解这⽅⾯的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相关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