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记录能力的实践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记录能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吕敏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3期

幼儿的记录表达了他们眼中的世界,展示着他们独特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实践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大胆地运用感官感知、操作,用自己理解的符号记录所见、所闻、所想。可见,记录正不断成为学前幼儿学习的一种积极方式。同时,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受到记录能力的限制而丧失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兴趣。因此,如何帮助幼儿有效记录,怎样提高幼儿的记录能力,怎样利用记录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探索的兴趣,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提供丰富内容,拓宽记录途径 (一)将记录融入一日活动中 1.在学习活动中开展记录 (1)集体学习活动

集体学习活动对幼儿的学习有引领作用,在培养中班幼儿的记录能力时,可选用具有科探性质的集体活动让幼儿有目的地通过观察了解需记录的内容,或者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自己记录。

(2)个别学习活动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挥幼儿的学习潜能。区域学习中的阅读区、科学探索区、益智区等都能为幼儿提供记录的机会,使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各自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如在阅读区中幼儿记录创编和续编的故事;在科学探索区中幼儿记录各种实验结果和自己的发现;在益智区里幼儿记录活动规则、输赢的结果等。 2.在常规活动中开展记录 (1)备忘录

为了更好的幼小衔接,进入大班以后我们给孩子们每人一本备忘录,通过每天记录日期、小任务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以及亲子之间的关系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听写、记录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自然角

随着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他们对动植物的生长情况有着极大的兴趣与了解的渴望,教师可以通过环境暗示与提供观察记录本,让大班幼儿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通过记录,幼儿会发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既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丰富了动植物的相关知识,又提高了幼儿的记录能力。在自然角记录是大班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最乐意做的一件事。 (3)小记者在行动

大班开学初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名为“小记者在行动”的采访教师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需要通过商量进行分工,通过合作来完成采访老师的任务。采访之前的问题设置和采访过程中的答案记录都汇集了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结晶,最后的采访稿不同于个别学习活动幼儿的个体记录,这是集体的记录。 (二)素材的选择 1.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1)内容的选择

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科学内容和表达科学经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 (2)工具的选择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特点,这决定了教师要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不同特点与结构的实验工具、材料及方法,以支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探究。 2.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

平时和幼儿在幼儿园的小花园散步、运动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会发现并对身边一些常见的而成人或许不会在意的生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带进教室的动植物角中给孩子们一个近距离和充分观察的机会。这些素材来自幼儿的身边,贴近幼儿的生活,由他们发现继续由他们研究,情绪高涨的他们会更加仔细观察自己发现的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点。 二、有效引导与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 (一)尊重不同的记录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幼儿园小班及中班上期的幼儿来说能够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让自己看懂就是有效的记录,而对于中班下期和大班的幼儿来说除了要清楚的记录自己的发现外,还要让别人看懂自己的记录。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给予不同的记录要求外,更要善于肯定幼儿的自主创造行为,让幼儿体验到被鼓励和肯定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二)提供各种呈现的机会 1.主题墙饰展示记录

为了提高幼儿对记录的兴趣,我们把孩子的记录布置成墙饰,整个墙面除了各种各样的记录表之外,还有相应的主题名称和一些装饰,使整个布置既实用又美观大方,这样的墙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记录、描述告诉同伴,相互观看记录,这将促使幼儿互相交流科学学习的成果,得到积极的反馈,激发幼儿再观察、再探索、再记录的兴趣。 2.从记录纸到记录本

孩子们的观察经常是自发的、个体的,孩子在观察中获得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同时记录也是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为了鼓励孩子们观察记录的持久性,我们将原本零散的记录纸汇集到一起,分门别类的将记录纸集合成记录本供幼儿在其他时间翻看和阅读,同时也有助于幼儿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有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了解。 三、充分交流与分享,提升幼儿记录水平 1.相互学习 积累经验

记录的作用还在于培养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客观描述能力,促进幼儿相互交流。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主动分享交流的意识较弱。实践中,教师在引导幼儿分享交流时,要引发有效的互动,引导幼儿学习同伴记录的方法与技巧,不断学习新的记录方式。 2.相互质疑 提高记录科学性

在幼儿进行科探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观察记录中拥有相同的材料,但记录实验的结果不同。我们通过展评幼儿的记录让幼儿争论,提出不同的观点,然后在下次区域游戏时再实验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

《纲要》中提到“让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促进幼儿保持探究的热情,获得积极学习的动力机制。”幼儿持续性观察和记录能力的提高不在于技能的训练,而在于合适地引导幼儿探究和思考,获得认知、能力、情感的新经验,让幼儿在自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科学的乐趣。作为教师,应探索发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新境界,使孩子在快乐的科学活动中,体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注入无穷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