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一、知识回顾

二、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三、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四、3、隋朝建立的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时期数百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4、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

(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减轻人民负担。

(2).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口大幅增长,储积大量粮食和布匹,社会经济繁荣。

5、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8、大运河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使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9、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10、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秦王)。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11、唐太宗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12、唐太宗治国措施:

①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② 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③ 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④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魏征(进谏200多次,最著名的谏臣)

13、贞观之治的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

14、女皇武则天(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政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结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15、.隋唐时,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创新,突出的是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

16、开元之治

(1).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朝

(2).措施{任用贤才,如姚崇等 {重视吏治 {崇尚节俭

(3).结果: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7、农业{兴修水利(共修建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18、农耕技术改进:水稻采取育秧移植栽培,江南地区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19、创新工具:曲辕犁和简单的蔬菜品种从西域传入 ,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的地位,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0、手工业{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21、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22、商业{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市分为“市”和“坊”(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3、唐朝的衰亡

(1).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他渐渐贪图玩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

(2).灭亡:9世纪后期,爆发农民起义,907年,唐朝灭亡。

24、、科举制的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5、、隋唐科举制度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科举制才被废除

26、、科举制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例:房玄龄、孔颖达)

27、科举制的完善①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主要。②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③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④.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8、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新罗著名文学家崔致远,就是唐朝是新罗在长安中进士的佼佼者)

29、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

空前的发展。

30、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x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1、隋唐对外交往的概况: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来往。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32、隋唐时期,中日两国国交往密切。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33/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至六次东渡,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5、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流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36、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x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7、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距今近一千四百多年,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位于今河北赵县)。

38、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39、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

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这部经卷原藏敦煌莫高窟,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

40、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写成《千金方》,后世尊称孙思邈为“药王”他故乡的一座山也被称为“药王山”。

4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42、隋唐的两位书法家:(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人称“颜体”

作品:《颜式家庙碑》

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作品:《玄秘塔碑》

45、书法概况: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

46、绘画概况: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宗教画的生活气息越俩越浓厚,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

47、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

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称他为“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48、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那里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窟内保存的大量佛经、文学等也极为珍贵。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隋唐时期文化繁华的原因:

1》、政治上:国家统一、安定、强盛;

2》、经济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民族政策开明,各族交往密切,共同创造祖国的历史;

4》、对外方面:开放、宽容,和亚欧国家频繁来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5》、先进的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各式各样的人才;

6》、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49、隋唐乐舞得特点: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舞乐,再加以创新,呈现盛世特点

50、隋唐乐舞的代表:唐太宗时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时的《霓裳羽衣舞》。(唐玄宗时流行的《霓裳羽衣舞》被诗人白居易赞为:“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51、10世纪初期,首领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国(又称辽国),都城上京,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5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结束分离局面。

53、1世纪前期(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政权,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54、12世纪初期(1115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太祖)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55、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6、1005年,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1125年金朝灭了辽朝。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57、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被秦桧所害。1141年末,南宋于金达成“绍兴和议”。

58、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59、金迁都: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60、南方发展农业的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劳动力。②南方自然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产。

61、农业发展的表现:①粮食作物;从越南引进占城稻(优点:耐旱涝、生长期短、生长力强、稻穗长),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

62、丝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63、棉织业:从海南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64、制瓷业:宋代时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著名瓷都。

65、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海船的优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能战胜惊涛骇浪)

66、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67、海外贸易的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68、海外贸易的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高港,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69、纸币的出现: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意义: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70、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原因: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的少数民族南侵,南方地区长期处于想多稳定的环境。

71、衣:体现了等级性和不同的待业特点。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72、食: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羊肉价格高,多以鱼肉为主。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73、住:住房以瓦房为主,农村则多是茅屋,贵族官僚的宅地相当宏丽,高脚桌椅板凳已广泛使用。

74、行:两宋时期,人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有牛车、驴车、轿子和人力独轮车等。士大夫出门,一般骑驴

或骡子。

那时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75、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76、瓦子又称“勾栏”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东京内有许多瓦子,许多穷苦艺人卖艺谋生。

二、知识表格

阶段 人物 贡献 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1、改善用人制度:凭才学做官,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任职。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利于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民族 祖先 首领 生活 区域 方式(各亲、册

封) 意义

藏族 吐番 松赞干布赞普 青藏高原一带,吐蕃人称的君王为“赞普”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密切了唐番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因尺带珠丹而提出“和同为一家”

尺带珠丹赞普 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

维吾尔族 回纥(鹘) 怀仁可汗 甘肃新疆一带,色楞格河流域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双方关系友好,经济和商业繁荣

靺鞨 渤海郡王 东北松花江、黑龙江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多,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经济文化水平提高,有海东盛国之称

彝族白族 六诏居民 云南王 云南苍山洱海 唐玄宗封首领为“云南王” 在唐朝支持下实现了统一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统治方法 勤于政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国策 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员到地方任职,烧毁珠玉锦绣,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统治美称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开元之治

科举制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开创殿试和武举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对外交往 玄藏西游 鉴真东渡

民族关系 实行仁政,注重文治,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任用贤才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狄仁杰 张柬之 名言名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其它 被北方、西域首领奉为“天可汗”歌舞《秦王破阵乐》 《霓裳羽衣舞》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人 契丹 (辽) 契丹 916到1125年 辽太祖阿保机 北宋 汉族 960年到1127年 宋太祖赵匡胤 西夏 党项 1038年到1227年 元昊 金 女真 1115年到1234年 金太祖阿骨打 南宋 汉族 1127年到1276年 宋高宗赵构 和约 签定双方 内容 意义

姚崇 宋璟

参与编创 都城

上京

东京

兴庆

会宁

临安

澶渊之盟(1005年) 北宋-辽 辽军撤兵,宋给辽岁币 辽宋之间保持100多年的和平局面,贸易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丰富了汉族和契丹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宋夏订立和约(1044) 南宋-西夏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西夏设、译汉文书,汲取中原文化

宋金(1141年 南宋-金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澶渊之战 北宋—辽 澶渊之战,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

宋夏-战 南宋—西夏 连年交战

动脑筋问题,课后解题

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1)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因为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3、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1)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 (2)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

积极作用: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经济统一。

消极作用: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5.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6.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B)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晦

8.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答: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前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事——贞观之治、开元之治。

9.有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

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在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10.开元盛世是在(D)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1.读史分析: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后来坚持这样做了吗?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13.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答: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家学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

14.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答: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5.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D)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16.阅读与分析: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也不能称职。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答:李德裕反对科举制度。他的话是不妥的,因为熟悉朝廷事物、礼仪只是有利于当官以后从形式上办好朝廷的事情,但这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17.阅读分析:看了下面这些说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孙中山和英国大百科全书这两段话,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18.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的政策。

19.回顾小学社会课学过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答:藏族与吐蕃人相同的地方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饲养牦牛、马等牲畜;冶铸业和纺织业水平高;能歌善舞。

20.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答: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和蔬菜种子);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等。

21.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B)还未出现 A.吐番 B.回鹘 C.突厥 D.靺鞨

22.小调查:你们班上或周围有少数民族同学或小朋友吗?了解一下他们的风俗习惯,想想应如何尊重

他们的风俗习惯。结合本班情况自由发挥。

23.看图分析:书前彩页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你能从这幅图上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适当的分析。

答:在步辇上端坐的是唐太宗,在左边的第二人就是禄东赞。禄东赞的表情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禄东赞把求婚的事情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的表情自然,神态安详,说明唐太宗对与吐蕃和亲之事已经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亲。

24.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与唐朝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答:都是圆形方孔铜钱,钱币上都有汉字。其他的例子如日本文字、茶道等。

25.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答:这里所说的秦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继位之前被唐高祖封为秦王。

26.找一找,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答: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27.阅读对比:如果有兴趣,可阅读《西游记》的任何一回。想一想书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答: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看是相同的。至于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则都是作者虚构的。

28.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A)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日王

29.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男孩: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驱;女孩石头书是雕版印刷的先驱)

答:他们说的都对。早在战国时期,印章便开始使用了。汉朝时印章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刻了一方印章,只要涂上印泥,可以无数次的使用,很方便。但印章一般都很小,只能刻几个字。石头书的拓片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我国古代的人们,把浸湿的薄纸贴在刻了字的石碑上,轻轻拍打。然后上墨,把纸揭下,成了黑底白字的“拓片”。隋唐时期,人们把印章和拓片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30.你能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答: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31.“诗圣”指的是(B) A.李白 B.杜甫 C.李春 D.白居易

33.看图分析与调查:这些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图,看看这些桥与赵州桥相比,各有什么特点?再调查一下,你的家乡有些什么样式的桥?他们与赵州桥有什么不同?

答:北京颐和园玉带桥: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费劲。

江苏苏州宝带桥:多拱桥,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人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便。

云南丽江黑龙潭桥: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34.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法度精密。据说,宋朝人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

称之为“宋体字”。我们课本中,就有大量宋体字,请看它们与颜柳的书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都是方块字,且结构严谨,平稳端庄,大小均衡等。

35.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猜猜当时表演《霓裳羽衣舞》最好的是谁?

答:杨贵妃。

3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原因(C)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39.对澶渊之盟应当怎么评价?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0.左边铁铸的跪像,在西湖边岳飞墓前。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为什么让他跪在那里?

答:是杀害岳飞的刽子手秦桧。反映了人民爱憎分明,用这种方式称颂历史上保护人民利益的功臣,强烈谴责杀害功臣的罪人。

41.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42..看图分析:右边是女真人的画像,你能说出他的服装有什么特点吗?从画像中,你能看出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点吗?

答:女真人头带兽皮帽,身穿窄袖长袍,束腰带,穿长靴,腰挂箭筒,肩挂长弓。从中可看出女真人生活在寒冷地区,勤劳勇敢、擅长骑射的生活特点。

44.仔细观察右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

答:这张图反映了农业生产中从耕种至收获的全过程,其主要劳动包括:牛耕、插秧、灌溉、收获、扬场、入仓等劳动场面(可参看后面图的说明)。

45.左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答:南宋海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

46.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

答: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政治上歧视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上歧视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47.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答: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今天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美,有防伪技术,不易仿造;同时纸币的发行、管理也更加科学。(本题

的思考和回答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48.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49.思考与判断: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第一种观点看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忽视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种观点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否定了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但都过于片面,没有全面反映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南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应该结合历史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而辩证的分析,才能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50.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答: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依据教材上提供的北宋衣食住行的情况,凭自己的喜好选择组合。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时更多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提出自己更有独创性的方案。但是,要让学生注意选择的衣食住行方式必须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出现过的。

51.想一想,现代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答: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全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不尽相同,可以要求学生先列出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再与教材上描述的宋朝的情况相对照,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来。

52.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B)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四、名词解释

1、贞观之治: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周武政治: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制到代唐称帝的20余年统治,统称为“周武政治”

3、开元盛世: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赋役宽平,刑罚淸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五、历史评价

1、评价“隋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2、评价“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结束了自东汉末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分裂动荡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他大胆改革行政机构,创造出一套符合时代要求,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开放的思想文化和民族政策,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和民族的融合。隋文帝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提倡节俭,他在位时隋朝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史称开皇之治。

3、评价“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隋朝的二世皇帝。有一定历史功绩如设进士科,完善科举制等,但他在位时大兴土木营

建东都洛阳,开凿运河,修皇宫御苑,乘龙舟游江都,沿途扰民,远征高丽。繁重的徭役、兵役使的民不聊生,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暴虐的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起义,立国37年,隋王朝就灭亡了。

4、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2)唐太宗虚心纳谏和任用贤人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之一,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

5、、评价“武则天与周武政治”

(1)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武氏临朝制到代唐称帝的20余年统治,统称为“周武政治”

(2)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任用“酷吏”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发对他的贵戚重臣和李唐宗室。

(3)在政治经济方面,武则天则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行科举制。

(4)她任用贤能之士有不少成为开元间的名相重臣,周武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五、精选例题

( )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苏伊士运河

( )3、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A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B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 C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 )4、科举制的殿试开始于 A、武则天时期 B、隋文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

( )5、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 )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经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7、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史称唐玄宗有贞观遗风 C、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D、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

( )8、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是

①李白②阎立本③杜甫④白居易⑤吴道子⑥柳公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 )10、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x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

D、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和粟末靺鞨的首领

( )11、下列有关唐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

C、唐太宗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D、唐玄宗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12、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

A、龙门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云冈石窟 D、乐山大佛

( )13、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北宋与西夏 D

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需交纳“岁币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 )15、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A、北宋、辽、夏、金 B、辽、金、北宋、夏 C、北宋、辽、金、夏 D、辽、北宋、夏、金

( )16、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铁钱不方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