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宽坪小学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宽坪小学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政策方针,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岗位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切实发挥教师在学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本校教育教学水平。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明确新时期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2、学习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掌握当代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艺术水平,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3、进一步明确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的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三、 培训措施:
1、构建教师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抓住选拔、培训、激励这三个环节,继续组织定期学习、现场观摩和考察研讨、健康教育基本功竞
赛、新老教师结对子等活动。本学年还推行优秀任课教师评比活动。 2、实现“两个”转变。
〔1〕、思想观念的转变。采取各种形式从培训的意义、目的、
形式、任务等方面进行宣传,使教师加深了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理解,明确了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水平。使教师在观念上发生转变,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观念,建立“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育人观念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育人观念也应随之转变。在校本培训工作中,要把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首要的任务来抓,通过组织教师听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论坛等,让先进的育人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做到“三个”结合。
〔1〕、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校本培训中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本校,以教师为主体,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地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首先把结对子,同伴互助,小组学习作为培训的重要形式,把教研组作为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单位,以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为中心,培训内容的重点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技能。
〔2〕、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以研促训。做到“两结合”:学习理论与育人实践相结合,指导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三落实”:落实主题,落实人员,落实时间。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
〔3〕、校本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通过请专家、名师到校指点,到外校到外校拜师学习等方法,借助外界力量搞好校本培训。主要形式有:一是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二是请专家进校指导;三 是走出校门拜师。 3、加强“三项管理”。
〔1〕、抓好组织管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组 长:张学虎 副组长:陈涛
成 员:贾幸民、王中锋、潘世明。
组长全面负责本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设想,制定学校校本培训的长远规划;副组长具体负责校本培训的近期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各成员负责本校校本培训资料收集和常规培训。
〔2〕、抓好制度管理。建立并健全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如学习制度,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健康教育教案检查制度,健康教育课评价奖励制度,使培训工作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3〕、搞好档案管理。按照教师培训的要求建立培训档案,将教师个人的培训计划、教学论文、自学笔记、听课记录等原始资料以及学校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各项培训内容的考核情况登记装入培训档案。
【篇二: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计划】
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培训情况
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较强的活动能力、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强教师保健意识及预防疾病能力,为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学生降低常见疾病患病率,促进学生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扎实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做如下计划、安排:
一、 指导思想
以小学生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教师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使老师、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1、加强
领导,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工作。 2、聆听专家讲座,拓宽教师知识层面。 3、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教育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组织教研活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5、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大队部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2、利用校园电视网络开展专题卫生讲座,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3、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四、培训的主要内容
1、如何提高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研讨 2、如何提高学生耐挫能力研讨 3、近视眼的防治
4、如何提高学生耐挫能力研讨
5、增强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
6、“夏季防暑”主题讲座 五、预设效果
通过培训,参训教师牢固树立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了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掌握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及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法;促进我校小学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效率和效益打下了良好基础。
【篇三:健康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2010年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荥阳市广武镇实验学校 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假设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提高我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教育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教德〔2006〕14号〕文件精神,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制订本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原则
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假设干意见》〔教基〔1999〕13号〕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及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陕教德〔2006〕14号〕等文件的精神,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总体原则: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总体原则:
1.科学性与针对性原则。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知识、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
2.实践性和操作性原则。根据中小学教师学习特点,普遍开展丰富
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情感体验、讨论分析、沟通交流、 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方式,使教师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
3.专业性与普及性原则。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分
级培训,培养一定数量和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 4.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预防为先、以发展为主,及早的发现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将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要着眼于帮助教师如何发现问题,提早预防,关注发展。 二、目标任务与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
通过规划的实施,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教育能力,标准教育行为,促进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多层级、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总体目标是:
标准管理,转变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教育水平,促进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推动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
2.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要加强中小学校教师的培训,普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素养,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自觉地运用和渗透到教学教育工作之中。
3.学校要开足开齐综合教育课程,将综合教育课程列入课表,排定课时,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安排5学时,系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二〕实施步骤
按规划分步实施、分项推进,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阶段、各项目目标均有明显的发展。 培训主要分三级展开培训。
1.通识培训。利用三年时间,对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通识培训。计划开展5期,每期15人,共75人次。
2.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在5期包括校长、教导主任、团队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3.专职人员及骨干教师培训。在通识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专业化培训,为每个年级学校培养1-2名专门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档案的标准建立等工作的专职人员。
三、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要点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项目,实施宏观规划、系统安排、分级培训,分步实施的方案。考虑到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差异性,分小学和中学两个层面分别开展培训工作。 〔一〕培训目的与任务
培训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使培训者能够在各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指导下,负责开展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本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和开设、学生心理健康诊断与评估,心理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咨询室工作等。 〔二〕培训方式与工作环节
培训的方式一般采用集中培训、参观学习、实验实习、实践报告等四个工作环节。集中培训:包括集中授课、专家主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互动等项内容;参观学习:选择1-2所典型中小学校实地考察学习;实验实习:包括利用心理实验室开展实验、进行社会调查、实验等;实践报告:即学员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并撰写实践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