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语 课 堂 分 层 教 学
八里河中心校 赵维新
摘要 :任务型教学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走向;分层教学遵循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个体性差异,在课前、课上和课后等多个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实效。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渗透分层教学,通过怎样合理的分层,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课后作业分层 辅导分层
一 、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差异较大的学生进入班级后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这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那么,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何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呢?这就迫切需要英语教师摈弃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等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法,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目前,新课程标准倡导的 任务型教学 模式引起了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普遍关注,并已逐渐运用到了课堂实践中来。如何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
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这又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 ? 所谓“任务”,即“做事情”。而任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的设计和指导。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任务的设计者,又是任务的组织者。面对不同层次组成的班级,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必须贯彻因人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出既符合教材内容又与学生认知过程相协调的教学方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力求做到层次化,有难有易,使每一学生都能为之,各有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本人在 任务型教学 模式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一些尝试。
二、分层具体实施方案
1 .对学生进行分层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何分?依据什么分?我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学生的成绩。这是最基本的依据。( 2 )学生的潜力。这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根据这个依据,可以将基础较差但潜力较大的学生拔高一个层次来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上述依据,我把学生分为 A 、 B 、 C 三个层次。 A 层次是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较优秀的学生。 B 层次是有一定基础,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但潜力较大的学生。 C 层次为学习成绩较不理想,其他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在我现任教的两个班里,我将 45% 学生分为 B 层次, 30% 的学生分为 A 层次, 25% 的学生分为 C 层次。当然,这种层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人建立了竞争机制,根据测验成绩,允许学生层次位置有所变化。
2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长此以往,两极分化现象愈加严重。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事实上,新教材无论在教学大纲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也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本人确定了层次化目标,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单词 A 层学生对所有单词要求“四会”。 B 层、 C 层学生只对不带“ * ”的单词一一过关。 词组 A 层学生知道全部词组中文意思,全部词组会默写并掌握其用法。 B 层、 C 层学生知道全部词组中文意思。默写老师划的重点词组,并抄下重点词语的例句达到会运用这些词组。课文 A 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或笔头)复述出来。 B 层学生把课文重点句段背下来。 C 层学生对一些较难的课文只要求能读下来掌握重点句。 作业 A 层学生除了必须掌握课文内容、多做阅读和完型填空题,多做写作和阅读理解题,同时补充一定量的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 B 层学生必须掌握课文中主要语法和词汇。 C 层学生除应掌握课文中主要语法和词汇外,还应多做记忆性的作业,抄写课本中出现的词组、句型及语法的例句等。加强记忆,达到熟练程度。
3 、课堂教学实施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
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后练习题都是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做这类题时中上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中下生(特别是后进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高难度的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 A 、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 B 、让他们积极参加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4 、作业与评价
分层作业: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我对课外作业和练习也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给三组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例如:我给 C 组学生的作业以单一机械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比较容易的布置给他们;给 B 组学生的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给 A 组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单一机械的练习中选一些较难的布置给他们。或者三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难度的作业,但要求他们仍按三个组收齐,批改时则把精
力集中在 C 类学生的作业上,对 C 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 B 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地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对于 A 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功夫,掌握一般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题规律、技巧。
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要充分体现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所设计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如在新世纪英语八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二单元的 the Moonlight Sonata 一课中,针对课文较长且词汇量相当大的特点,在回家作业这个环节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作业分层。对于 A 层学生我的作业是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新词组来改写本篇课文并能正确完成文后的阅读理解,其目的是能让该层学生熟练运用课文中所学知识点和重点句型并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对于 B 层学生,我的作业是学生练习册中的专为课文所设计的用所给词组的正确形式填空这一题型,这一题型是让学生通过对词组的操练来熟悉重点知识的用法;对于 C 层学生我的要求是抄写并记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组和句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他们明白课文的重难点并能记住他们。
在进行了作业分层的前提下,我还将他们的作业分为两个部分,即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学生在认真复习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较容易完成的题目,而选做题则要求学生能够
在各自能力基础上稍做变通并能准确完成的题型。在分值的设置上我向选做题做出了倾斜,凡是做出一道题我就给出必做题两倍的分值,这样不仅能激励去深层次的挖掘课文,更能使学生特别是 B , C 层的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使其相信自己也能解决选做题,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使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得到提高。在每次上交的作业中,我发现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作业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原来的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解决一至两道选做题,而现在班级里大约每次都有二十人能达到此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当然对于每次学生的作业在给出答题分数外,我还会给出一个态度分,并写出相应的评语,使学生每次都能及时看到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估,这样也在无形之中激励和鞭策他们认真地完成每次的作业。
5 、分层辅导及效果
分层辅导: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发展,开展好第二课堂对推动后进生转化,搞好优生优培会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 C 类教学,开发非智力因素,转化后进生。抓“额外供应”,强化 A 、 B 类教学,鼓励学生拓宽学习内容,超时度自学,参加各种竞赛冒尖。抓“重点加工”,强化特长培养。另外,还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小组,优等生和后进生人数比例为 1 : 1 或 2 : 1 ,中等生自愿参加。这样既达到了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每次辅导活动都要有计划,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学生、定辅导效果。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
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实践便可看出它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近几年以来,为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
知识,本人一方面在课下认真钻研教材,针对不同课型精心准备教案与课堂练习,另一方面在课上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充分的训练机会 , 好学生不再感到吃不饱、差生也不再感到吃不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发展了思维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分层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更让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实验证明,分层成功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值得借鉴与深化的教学探索。不过它还很不成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和研究,推荐实行这种教学尝试,进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继续深化和推广实验,使它具有更大的可行性,使这项实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诚然,一种新的教学思想的成熟和发展,还需经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反复检验。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上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课堂教学活动分层、作业分层等多个环节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切实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切实提高英语教学实效,缩小个体间的差异,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动人景象。
【参考文献】:
①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② 舒达、蒋长好 1997 《素质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
③ 王爱丽 《教育论坛》 2006 年第 2 期
④ 韦国禄《中外教学研究》 2007 年第 5 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