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
——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目录
摘 要 Abstract
绪论 .................................................................................................................................................. 1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
1.1选题背景 ..................................................................................................................... 1 1.2选题的意义 ................................................................................................................. 3 2.研究内容和思路 .................................................................................................................... 3
2.1研究内容 ..................................................................................................................... 3 2.2研究思路 ..................................................................................................................... 4 2.3研究方法 ..................................................................................................................... 4
第1章 理论综述 ....................................................................................................................... 6
1.1再生资源基本概念 ............................................................................................................. 6
1.1.1再生资源释义及类型 .............................................................................................. 6 1.1.2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理念介绍 .................................................................................. 7 1.1.3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建设的必要性 ...................................................................... 7 1.2相关理论概述 ..................................................................................................................... 8
1.2.1生态系统原理 .......................................................................................................... 8 1.2.2可持续发展理论 ...................................................................................................... 8 1.2.3产业集群、产业链 .................................................................................................. 9 1.2.4价值链与价值链整合理念 .................................................................................... 10 1.2.5产业协同发展理念 ................................................................................................ 10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 10
1.3.1国外研究综述 ........................................................................................................ 11 1.3.2国内研究综述 ........................................................................................................ 12
第2章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综合情况分析 ......................................................... 13
2.1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历程 .............................................................................. 13 2.2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 ....................................................................................... 14
2.2.1发展方向与思路的正确性分析 ............................................................................ 14 2.2.2产业收益与生态效益的经济性分析 .................................................................... 15 2.2.3发展模式的创新点分析 ........................................................................................ 16 2.3本章小结 ........................................................................................................................... 17 第3章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问题及原因 ............................................................. 18
3.1 存在的问题 ...................................................................................................................... 18
3.3.1 产业规模集约化程度低 ....................................................................................... 18 3.3.2循环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 .................................................................................... 20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3.3.3技术难关待突破 .................................................................................................... 20 3.3.4行业经营规范化程度低 ........................................................................................ 21 3.3.5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存在矛盾 ............................................................................ 21 3.2 原因分析 .......................................................................................................................... 22
3.2.1没有形成从回收,拆解到深加工的循环产业链 ................................................ 22 3.2.2缺乏有力政策支持 ................................................................................................ 23 3.2.3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监督管理 ........................................................................ 28 3.2.4科技技术投入太低 ................................................................................................ 28 3.3 本章小结 ..................................................................................................................... 28 第4章 案例研究: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实例 ................................................. 30
4.1 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 30
4.1.1背景环境 ................................................................................................................ 30 4.1.2发展思路 ................................................................................................................ 31 4.1.3启动模式 ................................................................................................................ 31 4.2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借鉴意义 ........................................................................... 32
4.2.1集约化模式的同类借鉴 ........................................................................................ 32 4.2.2国内大环境背景下的实践与创新 ........................................................................ 33 4.3本章小结 ........................................................................................................................... 36 第5章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模式构建及实施方式 ............................................................. 38
5.1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模式构建 ....................................................................................... 38
5.1.1背景框架 ................................................................................................................ 38 5.1.2发展方向与思路的适用性 .................................................................................... 41 5.1.3启用模式构建 ........................................................................................................ 42 5.1.4运行体系构建 ........................................................................................................ 43 5.2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建设对策及建议 ........................................................................... 45
图5-3 再生资源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 46 5.2.1建立完善技术支撑的网络平台 ............................................................................ 46 5.2.2 完善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 46 5.2.3 加强支持市场发展的政策支持 ........................................................................... 47 5.2.4健全完善回收体系 ................................................................................................ 47 5.2.5提高回收利用技术的开发,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水平 ........................................ 47 5.2.6本章小结 ................................................................................................................ 48
第6章 结论 ............................................................................................................................. 49 参考文献......................................................................................................................................... 50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摘 要
资源是人类极其重要的物质,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按照资源是不是能够重复利用,是不是一次性的,可将其分为再生和不可再生。在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废物,但是人类通过一定的条件或程序操作将这些废物进行重新整合,重新利用,这就是资源再生。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并且为保障能源的可再生性而不断努力,而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消耗比重逐渐增加,从人类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需求方面来看,对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持可再生性是极为重要的。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的当下,低碳型经济、循环经济及两型社会是国家发展关键点,而作为再生资源变得也越来越受重视,大多数地方把其当作地方发展关键点及经济发展首要增长点,并加以扶持及培育出新经济增长点。然而随着如今再生型资源的产业园区得到不断的蓬勃发展,在一些发展中的隐患和不足也逐渐的显露出来,例如,重复利用、企业的之间的低水平竞争等,这些不利于产业园区的建设。
本文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再生资源基本概念、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都进行了概述,接下来,概括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历程,并且从发展的方向及产业经济型,还有发展的模式方面分析了中国的再生型资源的产业园区化当前的综合情况,且由此提出了中国的再生型资源的产业园区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产业的规模集约化目前程度仍较低、循环回收的利用体系仍不完善、技术型难关仍待突破、行业的经营规范化目前仍程度较低等,并分析原因。本文结合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实例,从该项目的背景环境、发展思路、启动模式、运行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得出该项目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的可借鉴之处,最后,针对我国当前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现状,并结合上文的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模式构建及实施方式。
本文认为,当下低碳型经济及循环经济,还有两型社会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点,而且再生型资源受到的重视不断增加。在如今低碳型经济及循环经济,还有两型社会已成为我国发展关键点,且我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的文件来扶持及帮助,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但是,由于某些“外力”的影响,大部分园区的建设过于着眼于现状,发展较浮躁,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和现代的生产要素区分不是很明显,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扭曲,其次,园区中还呈现出龙头企业较少,结构呈平铺状态,并且,还有大部分园区的劳动力主要以低廉为主要支撑对象。除此之外,园区发展过程中所用的资金大多为自有资金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或者社会关系,风险较少,同时对于园区的企业文化、金融工具等比较少的引起企业的兴趣,对于园区的发展更加不利。当今,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主要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产业规模集约化程度低,多数再生资源企业对于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科技信息化技术水平低下,作业工具老旧,年代久远原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次,循环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对后向一体化产业战略的发展缺乏规划,缺少一个完善的回收利用开发体系;第三,技术难关待突破;第四,行业经营规范化程度低,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市场主体蜂拥而至,鱼龙混杂,使得再生资源市场呈现出随意盲目无序的状态;最后,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存在矛盾。致使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一,重要原因是仍未形成从回收,到拆解再到深加工这样的一个循环产业链,而且当前的政府仍缺少有力的政策来支持,缺少统一规划及有效监管,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仍不足。
在对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可借鉴之处,集约化模式的同类借鉴,集约化模式通过建立再生资源的回收体系,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对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率,从而确保产业园区链条的合理化发展,并且对国内大环境背景下的实践与创新。本文在针对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模式构建和研究措施方面,分析了我国废品资源的储量情况,从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建立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坚持以政府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原则等方面入手,解决可再生资源的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其次还应完善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建立技术网络平台体系、提高回收利用技术水平的研发;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与技术、加强合作,不断整合并规范经营户、企业的体管理经营活动,从而提高再生资源产业园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推动国内再生资源产业经济的和谐发展。
本文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论证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方向、成功因素等几方面。从基本的理论概念入手,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此过程中不仅查阅大量关于基本概念的文献,又密切关注和回顾了国内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事实,并结合四川省内江市产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理论和实例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再生资源;园区化发展;产业经济;体系构建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Abstract
Human resource is the important material, in the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ources Is it right? Can be repeatedly used, Is it right. Disposable, can be divided into renewable and non renewable.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life tend to produce some waste in human, but human beings by certain conditions or operating procedures will these waste re integration, reuse, which is renewable resources. With the energy crisis, people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and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continuous efforts,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energy consumption proportion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mand side, the rational use of renewable resources an drenewabl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keep the. In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low carbon economy, circular economy, two types of society become the focu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but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the majority of the local as the focu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ocal development growth points, to support and foster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rapid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some developments in the hidden dangers and problems are gradually exposed, for example, between the repeated use of the low level of competition, the enterprise and so on, these are not conducive to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Taking Sichuan of Southwest Neijiang regener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as an example, on China's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development is studied.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on the concept of the theory, the basic concep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summarized, then,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egener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in China, and from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dustri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our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situation was analyzed, the analysis of the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in China, such as the scale of the industry intensive degree is low, recycl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technical difficulties to be a breakthrough, industry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degree is low, and the reas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Sichuan Province, Neijiang city of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example, described in detail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deas, launch mode, operating system, and that the project to China's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ial park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at last, in view of our country current regeneration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development status,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above cas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construction an dimple mentation mode.
This article believed that, in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low carbon economy, circular economy, two types of society become the focu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people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oday's low carbon economy, circular economy, two types of society has become the national focu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e promulgated some out of the relevant documents to support and help, provides a better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developm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some \"force\construction of most of the park is too focu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of more impetuous, so tha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actors of production distinction is not obvious, twist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secondly, the park also showing a leading enterprises less, structure is tiled state, and, and most of the labor park mainly to the low as the main supporting object. In addition, the park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most of its own funds or funds of social relations, less risk,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park enterprise culture,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less caused by corporate interests, more unfavor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Nowadays,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mainly exists in five aspects, first, the scale of industry intensive degree is low, the majority of renewable resources enterprises for the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technology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is low, operation tools of old age, original, not in step with the times; secondly, recycle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fter to integration industry lack of planning, lack of a perfect recycling development system; third, to break through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fourth, industry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degree is low, driven by the interests of all the market main body, come in great numbers, dragons and fishes jumbled together, so that renewable resources market showing a state of random disorder finally, the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ecological contradiction.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re in many respects, first of all, have not formed from recycling, dismantling to deep processing industrial chain of recycl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current government, and lack of strong policy support, lack of unified planning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is still not enough. Study on Neiji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ial park,we can get a lot of lessons, intensive mode of similar reference, intensive modeby recycl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eneration system of resourc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cycling of waste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rate, so as to ensur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 chain, and practice with the innovation of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background.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and in the park mode research methods, analyzed the reserves of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waste resources in China, starting from improving industry intensive degre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cycling system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guide, etc,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Secondly, we should also perfect the basic conditions,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to establish the technology of network platform system, improve research using the technique of horizontal recovery; strengthen and perfect policy system related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continue to integrate and standardize the operating households, enterprises management business activ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the scale of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econom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a few tak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methods to prove the Sichuan Province, Neijiang city of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development mode, direction, key success factors.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theory,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park based on this process, not only access to a large number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literature,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nd reviews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ial park in fact,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Neijiang City, Sichuan Provincial Park,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eek truth from facts to analysis the existing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resources regeneration problem of our country.
Keywords: renewable resources; park development; industrial economy; system construction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绪论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选题背景
再生资源依据资源可再生的属性可分成可再生的资源以及不可再生的资源。其中不可再生的资源即自然界中的各类矿物、岩石及化石燃料,比如泥炭、煤和石油等此类型的资源需经过漫长的一个地质时期才可形成,而且在一定的阶段、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条件之下才可形成。在社会发展当中,它的形成期极为漫长,再生的速度十分慢,或是几乎不可以再生,人类对其进行开发及利用,只会致使其数量减少,而不能够保持它原有的储藏量或是保障它的资源再生性。在另一方面,可再生的资源即经过天然的作用或是人为的加工使得它可以再生且为人所反复进行利用的一种自然资源。而可再生的资源常泛指多种用不尽的能源,该种资源在当前的特定的时空条件之下,可以持续再生地更新、繁衍和增长,保持或者扩大它的储藏量,依靠种源而达到再生。两种资源在泛指上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从人类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需求方面来看,对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持可再生性是极为重要的。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并且为保障能源的可再生性而不断努力,而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消耗比重逐渐增加,因此我国也在抓紧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处理及加工再更新,而在整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中,我国现有的研究和再生资源回收建设进程中也确立了清晰的发展方向:
(一)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的行业实现集约化及产业化
要实现该行业集约化及产业化,需要在目前再生型资源基础之上抓住再生型资源的回收利用的产业链构建,还要不断改进加工工业园区的建设,把产业政策作为导向来指引园区内的企业走向深加工的路线,达到最终逐渐建立工贸相结合式的产业模式,进而可延伸出产业链及供需链,还有深加工的价值链,达到可再生型资源的回收利用的体系得到良性发展。按照《2014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的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回收行业依旧有许多问题存在,虽然有回收却无网络无照,以及无环保没组织,仍属于无序回收,这些情况仍占主体,未
1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能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网络,并且在回收的废物料中,大部分流1向环保不达标的小利企业和小作坊,相反规范化、集约化的回收企业则收不到货源,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
(二)建立企业的技术标准,达到再生资源的产业准入制度
主要为利用当前现有的企业及网点来进行整合和调整,我国政府做出行业发展规划来加强宏观的调控,并且加上行业协会从中辅助和调整,逐渐渐改善回收企业的规模小、设备的简陋、网点的设置仍不合理的局面。通过企业技术标准的建设与提高,进而提升行业从业人员和行业发展的整体素质,最终做到整合市场与规范企业发展。根据《2014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行业回收主体多元分散,普遍存在“小、散、差”,整个行业已回收了的企业有13.7万家,即每家每年回收量达1000多吨,而其中民营性质的回收企业数量占到企业总数达80%,占到就业全部人数约为75%,成为在回收行业当中的主体部分,而对于规模化的企业的回收量只是占到了回收的总量当中的10%到20%。因而,中国再生资源进行规模化的发展路程仍很漫长,需付出加倍努力。
(三)加快再生型资源的回收利用新的技术和工艺、新的设备的开发及应用 在回收及利用技术的方面,利用引进、吸收及合理的选择先进适用的技术与装备,来加快对于回收新的技术的利用及创新,从而进一步加快国内资源的综合利用型企业中的技术改造。
在四川西南的再生资源的产业园区为我国首批“城市矿产”的示范基地,中国循环经济的工作先进示范单位,也是我国再生型资源的回收利用进行标准化试点的园区,其由四川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来负责,该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公司有: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企业。现在该园区由公司与政府一同投资金额达近9亿元人民币,一期800亩的工程按照国家的城市矿产示范型基地的要求,总共建设项目有11个;至今该园区的回收利用各项可再生的资源约达100万吨,拆解掉废旧的家电约200万台,实现的销售额约10亿元,上缴的国家税费高达近2亿元,引进的个体经营户为120户,而在二期中的369亩土地也由政府来完成了征地拆迁,并已准备平场。该项目建设可从根本上来规范了西南区的传统再生型资源集散地,并将彻底地解决了在分散状态之下产生的二次污染,且推动了地方的节能减排。在商贸的发展方面,推动再生资源的行业产业的升级、促进转变再生资源的产业发展方式及创新,并形成良好的关于再生资源利用的商贸的交易圈,将培育出经济增长点,以促进提升四川资源的利用率和四川再生资源的商贸交易及物流等等服务业发展。纵向范围的角度来看,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设效益可以辐射西南区,覆盖全国,进而在我国的再生资源整体建设上形成规模优势、
1
再生资源信息网,《2014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EB/OL].http://www.crrainfo.org/content-19-11346-1.html,2014.
2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品牌优势和区位优势,并对周围其它地区的工业企业产生较强的引力作用,为全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集约化发展引起燃点。
1.2选题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以及社会文明化总体发展水平的进程,还需要关注全方位的发展体系进程,包括环保发展、生态化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水平的提升。我国当前已进入全面的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崭新阶段,并在向实现基本的现代化的目标前进,但在该进程中,且在严峻现状之下,如何达到人口与资源及环境协调地发展成为了确保我国经济及社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和达到全面小康型社会的重要关键点。因此循环经济理论是对这一严峻考验的破解之策,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提供了依据和实践的可能点。
目前我国旧物资的回收企业已改变了曾经收废卖废这样的传统型的经营模式,并形成了一个从产生源到固定的收购点、流动的收购点及拾荒者等等层层的筛选和分类,最后到利用企业这样的完整的流程。例如在四川的内江市中的再生资源的产业园区,该区利用了闲置土地来开办各种废旧物资交易的市场,并把农民作为主体的那些个体经营户引入导市场合法的经营当中,结合建设以社区的回收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回收网络,并形成了回收与集中加工,这为工业的生产提供了可再生的工业原料型废旧物资的回收体系。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与辐射推动,不仅能够对再生资源进行充分的二次使用以及再生更新,并对循环型经济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的一种实践,对国内甚至是对世界的再生资源进行可持续地利用和生态环保做出的贡献。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发展的研究,以期对我国的相同问题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2.研究内容和思路
2.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以及通过对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思路、方向与模式分析,从而更好地对再生资源觉得回收利用企业进行集
3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本文在现有的再生资源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的基础理论上对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进而从模式中求同存异,将同类模式运用于行业建设中,最终实现良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对可再生资源型的产业与循环经济的体系来进行研究及分析;第二,可再生资源型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的应用的比较分析;第三,探讨中国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第四,求同存异,对同行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进行模式复制,并在发展实践中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基础模式进行有益创新,从而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辐射作用;第五,以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发展为例进行实例研究,并从中提取经验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借鉴。
2.2研究思路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并且为保障能源的可再生性而不断努力。而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消耗比重逐渐增加,因此我国也在抓紧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处理及加工再更新。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与推动,能够对再生资源进行充分的二次使用以及再生更新,也是对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实践,对我国乃至世界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保做出有益贡献。
本文首先分析了有关的基本概念,对再生资源的概念进行释义,并对产业园区相关概念也进行了阐述,接下来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进行简述,并对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理论进行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并且构建了产业园区化的发展模型。从以上理论的基础上,此文结合了四川内江市的再生型资源的产业园区化现状来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总结其可借鉴的地方,提出了针对中国再生型资源的产业园区化所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改善对策,希望对中国再生型资源的园区化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2.3研究方法
本文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论证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方向、成功因素等几方面。首先从基本的理论概念入手,如什么是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发展模式,还包括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借鉴研究,并以此对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提供有益探索经
4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验。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此过程中不仅查阅大量关于基本概念的文献,又密切关注和回顾了国内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事实,并结合四川省内江市产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理论和实例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随后在对事实的完备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并探讨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发展问题的借鉴意义。
5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第1章 理论综述
1.1再生资源基本概念
1.1.1再生资源释义及类型
资源是人类极其重要的物质,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按照资源是不是能够重复利用,是不是一次性的,可将其分为再生和不可再生。在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废物,但人类可经过一定条件及程序的操作把一些废物重新再整合和利用,即资源的再生。因此在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当中,一些无使用价值并被人类丢弃的物质,可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其重新得到新的使用价值,即可以将其称为再生资源。在现实生活中,工业所产生的垃圾和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垃圾非常的多,人类将这些垃圾作为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再回收利用,使其重新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为人类所使用,这就是资源再生,而被利用的这一类经济资源被称作再生资源。而对于目前来说,资源再生主要面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物质能领域。
再生资源依据资源可再生的属性可分成可再生的资源以及不可再生的资源。其中不可再生的资源即自然界中的各类矿物、岩石及化石燃料,比如泥炭、煤和石油等此类型的资源需经过漫长的一个地质时期才可形成,而且在一定的阶段、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条件之下才可形成。在社会发展当中,它的形成期极为漫长,再生的速度十分慢,或是几乎不可以再生,人类对其进行开发及利用,只会致使其数量减少,而不能够保持它原有的储藏量或是保障它的资源再生性。在另一方面,可再生的资源即经过天然的作用或是人为的加工使得它可以再生且为人所反复进行利用的一种自然资源。而可再生的资源常泛指多种用不尽的能源,该种资源在当前的特定的时空条件之下,可以持续再生地更新、繁衍和增长,保持或者扩大它的储藏量,依靠种源而达到再生。两种资源在泛指上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从人类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需求方面来看,对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持可再生性是极为重要的。
6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1.1.2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理念介绍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也被称作静脉产业,这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园区,是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的一种新型园区创新,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来促进资源的利用与循环。例如,园区内和园区外的的废弃物和中间产品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换,从而实现物质之间的循环,同时还可以通过能量、资源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基础设设施的共享,以此来构建成园区的生态链,形成固废资源化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特殊产业群,通过这些一系列的处理方式和手段,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最佳利用和配置,不仅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得到很好地解决,而且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再生资源的产业园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对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办法,若要发展成再生资源的产业园区,则需要依照一定原则,包括自然生态、生态效率、综合系统、区域发展、高科技高效益及软硬件并重这些原则。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发展步骤。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首先要规划队伍建设,使领导机构和技术机构等得到重整和规范;其次,严格规划和利用园区的规划范围,不能用占用新的工业用地;第三,对园区周围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行业企业状况、物流、水流等进行调研;第四,明确园区发展目标,对园区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第五,在队伍建设规划和目标等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对园区有一个详细的方案设计;最后,对园区进行投资和效益的进行分析。
除了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立之外,还必须按照正确方法进行,例如,通过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共享和设施共享等手段进行建设。将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建立落到实处。
1.1.3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的当下,低碳型经济、循环经济及两型社会是国家发展关键点,而作为再生资源变得也越来越受重视,大多数地方把其当作地方发展关键点及经济发展首要增长点,并加以扶持及培育出新经济增长点。然而随着如今再生型资源的产业园区得到不断的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的隐患和不足也逐渐的显露出来,例如,重复利用、企业的之间的低水平竞争等,这些不利于产业园区的建设。
对于我国目前的再生资源产业区园区来说,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多数的园区要素集聚特征较明显。在当今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两型社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并且国家出台一些列的相关文件进行扶持和帮助,为
7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但是,由于某些“外力”的影响,大部分园区的建设过于着眼于现状,发展较浮躁,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和现代的生产要素区分不是很明显,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扭曲,例如,有的园区依靠土地开发、水电优惠等吸引园区,而不是真真正正的依靠自身的实力和增长进行发展,由此所产生的问题就是园区所生产的产品或者产区增长点归于依赖贸易和加工,大部分主要通过买卖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收益。其次,园区中还呈现出龙头企业较少,结构呈平铺状态。这个方面主要体现在有些企业之间的规模、技术条件加工方式等呈现出比较相近或者想象的状态,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龙头企业比较少。所生产的产品比较单一,延伸较少。最后,还有大部分园区的劳动力主要以低廉为主要支撑对象。对于大部分园区来说,园区中所产出的废弃物的分类、拆解等是园区中必定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无法通过机器来完成,所以只能靠廉价的劳动力来支撑,同时在把大部分园区中,企业的技术和劳动力是比较相近的,所以,对于产品的处理方式是极尽相同的。由此会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除此之外,园区发展过程中所用的资金大多为自有资金或者社会关系,风险较少,同时对于园区的企业文化、金融工具等比较少的引起企业的兴趣,对于园区的发展更加不利。
1.2相关理论概述
1.2.1生态系统原理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该理论作为其领导性的理论,或者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也将其称为背景发展理论或者人际生态理论,还有的将其称为将人际关系分成了四套依次层叠的环境系统,这就是生态系统理论。
在生态系统理论中,尤瑞布朗芬布伦纳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发展模型,并指出个体被嵌套在互相作用的一系列的环境系统当中,并且是相辅相成一同发展的。
1.2.2可持续发展理论
随时代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增大,全球的环境污染及破坏等问
8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题变得愈加突出,因而环境问题已变成目前一个亟待探究的课题。环境的问题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刻不容缓。由于“环境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悄然兴起,并且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对后代的发展构成伤害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2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表述。换另一种说法就是,在进行经济发展之时,兼顾到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以防范自然灾害。可持续发展本身是新兴的一门学科,事实上在十多年以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已经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目前看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有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及评价指标的体系,还有环境、经济、社会、区域与可持续发展。人们对于恢复经济的增长,提高增长的质量,不断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以及保持稳定人口,保护及加强自然资源的基础,不断改善技术的方向,学会在决策当中协调经济和生态的关系当作可持续的发展的目标。
从以上看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具有如下特点:发展理论为可持续的发展理论根基,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前提条件,此时所指的发展并非单纯经济上的发展,而应提升生产力的水平,才为整体的发展进步;城市城乡及省域的发展战略首要问题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全世界发展的前提是一个区域中的经济及社会,自然环境还有资源协调的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关键内容在于技术创新及技术的支撑体系,必须大力发展相关的技术和监测手段;而科教效益起到的作用渐渐在社会进步及发展当中显现,最终得以形成社会和环境,还有经济及科教这些效益的统一;微观企业中的运行机制与内部的要素结构慢慢向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
1.2.3产业集群、产业链
特定区域当中,特定的产业,有着分工合作的关系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及这些企业与它的发展相关联的机构,经过一些复杂网络的关系关联起来,意味着介于市场与等级制当中的新型空间经济的组织形式,这就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着多方面的特点,例如,是在一定或者特定空间上的集聚,并且有专门的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分工比较明确,其网络关系极其复杂,其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对于产业链来说,它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产业链其本质是用于描述某种联系的企业结构,它包括价值链和企业连,及供需链与空间链这些维度的概念,而这四个维度形成的概念互相关联,相辅相成。
2
《我们共同的未来》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关于人类未来的报告。
9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1.2.4价值链与价值链整合理念
包含于产业链之中的价值链理论于1985年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一系列活动就是企业的价值链,通过一系列活动,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依据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第一是基本活动,包括了内部的后勤、生产的作业、外部的后勤、市场的销售及服务等;第二是辅助的活动,包括采购、技术的开发,及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有企业基础的设施等,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创造出价值,形成价值动态的过程,该过程为价值链的一种体现。
而以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为向导,经过协商服务和竞争,及多赢原则来作运作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在价值链当中控制物流和资金流,及商流、工作流还有信息流,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就是价值链的整合。有效的进行价值链的整合有利于管理者把决策的重点放在价值的驱动上,使创造的价值最大化。所以,企业应努力提升价值链运作管理,在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的不足进行不断改进,使得上下游的企业的价值链有良好竞争优势。
1.2.5产业协同发展理念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从追求各自的系统演化向追求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转变,使其互惠惠利,这就是一种新型的系统,这就是产业的协同发展。作为促进产业、区域经济及宏观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系统中人、财、物的补偿、优化和整合,而且有助于产业间各个要素的多种效应的发挥。在当今社会、经济及科学等不断发展,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多或者多样化,所以,传统意义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发展,只有与时代同步,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的概念,抓住机遇,善与挑战,才能够增强竞争力,促进发展。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对于再生资源产业活动,过去,众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进行很多的研究,
主要的成果主要体现以下几大方面。
10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1.3.1国外研究综述
首先,从废弃物与废旧物的管理政策的视角来看,总体上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城市固废管理战略及具体战略措施、回收环节的细节设计、以及居民企业对各种管理政策的行动。著名学家J.J.Emery,D.B.Matchett(1979)曾经提出通过综合废弃物的有效管理,以此来减少对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和环境压力,通过这样的一种手段来增加企业的盈利。从更细致的方面来看,其还包括,(1)废弃物在产生过程中的详细的目录;(2)在处理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物质资源的能量的损失;(3)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增加资源的再生;(4)将废弃物进行回收和优化;(5)对废弃物重新进行开发,挖掘出其新的用途;(6)对管理成员进行有序的协调。而其他的学者,如Haynes C.Goddard、Aung May Tin,Dondld L.Wise,Wei-Han Su、Y.H.Chang,Ni-Bin Chang等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Haynes C.Goddard提出了控制固废流规模和组成公共干预政策进行研究,他认为,高回收目标及干预措施背后的经济分析及数据支撑是极其重要的。Aung May Tin,Dondld L.Wise,Wei-Han Su对废弃物的城市管理的成本和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主要从组织机构、收集方法、回收系统进行有效研究。Y.H.Chang,Ni-Bin Chang则在Aung May Tin,Dondld L.Wise,Wei-Han Su基础上提出对于废弃物管理的能源物质的修复的需要。Tzipi Eshet,Ofira Ayalon,Mordechai Shechter指出,倘若缺少明确的数据的支撑,那么就会导致外部成本的存在使废弃物管理较难以实施。其还通过绘图、收集、分析和比较等数据进行研究和证明关于污染、填埋和焚烧等相关的数据分析,对相关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有效的评估。Y.Xu,G.H.Huang,X.S.Qin,在多种不确定的条件下,通过建立混合随机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来进行有效分析。
其次,从回收再生技术和效果的评价来看,Anni Huhtalazhi提出,只有基于环境服务净效益贴现的最大化才是生产技术的最好选择;Gary L. Mitchell,提出了模块化分解和源头和源头分类的方法,即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使制定的废弃物得到资源的再生,而资源再生系统和技术被限制在小规模的范围之内。U.Sonesson,A.Bjorklund,M.Carlsson指出,环境和相关的技术体系受到固态和液态的有机废弃物的管理体系的影响。
最后,从产业活动、市场和价格的角度上来看,Shinichiro Nakamnra,指出废弃物可以再生,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原生资源的需求,同时该研究还提出了将回收与再生区分为不同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通过对于相关的收集和再生技术的效率的分析,对回收比例与效果进行有效分析;Robert Lundmark,提出了废弃物识别和评价了要素投入的价格、产出市场规模和聚集效应对于整个体系的影响;Jerry Blomberg,Patrik Soderholm根据围观生产理论,提出了废弃物的产
11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生和积累过程的动态模型,评价了再生铝提供的经济性。通过再生产出价格、投入价格及废旧的铝存量来计算出资源需求具有较高的弹性。
1.3.2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国内的再生资源产业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将废弃物资的回收、再利用等问题作为社会的经济活动来看待,他们没有对其进行加以归类或者界定,只是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有的学者将研究定位于与垃圾如何处置或者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而有的学者则定位于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等研究。而有的则以行业进行划分,根据废旧物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并且与行业的发展相结合,由此有针对性的将相关的产业活动的现状、问题、影响等进行研究。该类研究虽然整个研究体系显现出与实际联系十分的紧密,对于实际的指导性也很强,但是其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高,对于实际的研究价值较小。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关于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再生资源的研究相对较少。金丹阳对相关的再生资源产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张越,从再生资源的含义、特点发展、历史等方面对再生资源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和研究,同时还哦通过结合法律法规、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实际具有极大的作用。周宏春在《变废为宝:中国资源再生产业与政策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资源再生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的观点,通过把废旧物按照一定的品类来进行分类研究,对于我国的资源再生制度的发展制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相关学者或者相关文献关于资源再生的研究方面主要将视角定位于废弃物的回收、相关活动的认识等等,内容较全面,并且其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十分的紧密,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但是,从产业的角度研究来看,对于产业的企业的结构特点、原料、发展规律等的研究尚不深入,未来仍需要更多地关于这方面的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2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第2章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综合情况分析
2.1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历程
近年来,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使得再生资源产业的价值一升再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然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亦是来势汹汹,其规模逐步扩大。据有关统计,在2008年,全国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高达 1.86亿吨,相比2007年进行回收利用的1.28亿吨有所增长。同时又比2006年增长15.19%。回收资源量明显成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统计,在“十五”期间国内废旧物资回收总量达4亿吨。另外,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已经小具规模,且种类繁多。全国就拥有各类的回收企业5000一6000家,回收网点大概有15万个。还在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比较密集地出现了成千上万家的废物回收和拆解企业。
回顾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可知再生资源产业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行业。早在20世纪的50、60年代,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就开始萌芽。国务院1958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对废弃物品收购和利用工作的指示》的文件,该文件为我国可再生资源型产业初期发展的具有重要管理意义的文件,我国的废旧物资回收业就开始了发展。直至改革开放,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都是不温不火的。1984年,我家开始实行流通体制的改革,废旧物资回收行业进行开放,再生资源产业迎来了第一春。1993年上市的再生资源公司吉林物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便是最早的正式的再生资源服务业公司。之后再生资源产业开始了快速发展。据调研得知,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初步形成。在2000年我国可再生资源已突破了5000万吨的回收量,该年回收大约的总值为440亿元。五类废旧物资的年回收量和回收率如下表所示:
废旧物资类型 废钢铁 废有色金属 年回收量(万吨) 3500 175 13
回收率(%) 80 80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废塑料 废橡胶 废纸浆 300—400 40 1200 20 47 32 表2-1五类废旧物资的年回收量和回收率表
其中废钢铁的年回收量与回收率最高,其余废旧物资的年回收量从高到低分别是废纸浆、废塑料、废有色金属和废橡胶,回收率从高到低是废有色金属、废橡胶、废纸浆和废塑料。再到2005年,我国废旧物资的回收总量明显增加,已经高达8400余万吨。其中废旧物资的种类亦有所增加,七大类型废旧物资的年回收量突破了5500万吨,其总值约500多亿元。这些数据无疑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快速的证明。如此高速的发展之下,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也慢慢开始了园区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东、中、西部24省区市39个示范基地共同组成的“城市矿产”布局网络,这些“城市矿产”便是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如今的园区化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中就有作为我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这个位于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椑南乡“牛棚子”地区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知名的最大型的废旧物资的集散地。
2.2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
2.2.1发展方向与思路的正确性分析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这主要是因为能源危机的出现,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能源的可再生性的重要性并且开始为保障能源的可再生性而不断努力。对于正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国,能源的需求消耗比重正在逐年增加,因此我国注重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处理及加工再更新,并且确立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其一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的行业集约化以及产业化。根据《2014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的调查数据,我国回收行业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虽然有回收但却是无网络,且无照无环保,以及无组织的,还有无序回收的占据了主体地位,还未能够形成把龙头企业作为主体体系,而且回收废料当中,大部分流向环保不达标的小利企业和小作坊,相反规范化、集约化的回收企业则收不到货源,该现象并不益于我国的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型行业集约化以及产业化发展。因此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应该向集约化和产
14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业化方向发展。其二为确立企业的技术标准,达到可再生资源的产业的准入制度。根据《2014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行业回收主体多元分散,普遍存在“小、散、差”,整个行业共有回收类企业达13.7万家,则平均每家年的回收总量约为1000多吨,民营性质的回收企业占到企业的总数的80%,占到就业总计人数约75%左右,是该回收行业中的主体,规模化的企业合计回收量仅占到回收总量约10%至20%。因此,我国再生资源的规模化发展路程还很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三为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新型技术、新型工艺、新的设备的研发及应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若要企业得到发展进步,企业必须要不断创新。因此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应该在回收利用技术方面,通过引进、吸收、合理选择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快对回收新技术的利用和创新,促进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改善技术,提升回收利用中的技术的水平及管理水平。
2.2.2产业收益与生态效益的经济性分析
通常说的“可再生资源”是指废弃物资源。基本的定义为在生产及流通和消费的过程当中产生不可再有原来的使用价值而且以各种形态来赋存,但仍能够通过某一些回收加工的途径让它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某种废弃物。其内涵如下图所示:
资源
自然资源:土地、水、矿物、生物等
人工物质资源:能源、原材料及制成品 可再生资源:可利用废弃物、废旧物资 图2-1可再生资源图 再生资源产业就是将废弃物进行再次加工的产业。该行业是将产业收益与生态效益结合在一起的。对于再生资源产业来说,是一个综合利用的建设项目,是一项将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在一起的产业,同时也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了一个“资源至产品至再生资源至再生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使物质和能源能够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持久的利用,从而把再生资源产业进行地一系列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关于再生资源产业的产业效
15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益,从近几年的各项调查数据可知其产业效益之高,且逐年增加。并且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国际性的,世界大多数国家也有有着自己的再生资源产业,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更是注重其产业发展,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占全球总体的70%以上。统计至2010年,全球的可再生的资源产业的规模已达到了22,000亿美元之多。2006至2010年的全球可再生资源的产业规模,其增长率约为14.06%,并且每年14%到19%在继续增长中,其增长的速度大于全球的GDP增长的速度。因为再生资源产业本身就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的产业,所以在其发展中取得的生态效益亦是明显的。因此再生资源产业的产业效益与生态效益是挂钩的,其经济性联系是十分稳定的,成正比的。
2.2.3发展模式的创新点分析
再生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其产业链条的创新和产业组织的创新。
再生产资源产业的链条的构成主要是废旧物资回收、资源化加工处理和再利用三个环节。这与传统企业、高新企业等企业的产业链条构成是有着一定区别的。回收是可再生资源的产业链中的第一环。居民、商业和企业等是废弃物产生的源头。回收者在废弃物源头当中进行回收,然后再转卖到专业回收者、直接出售到集散的交易市场中。经过该环节可以使废弃物从人们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相对集中起来。第二环节则是资源化的加工。该环节为再生产业链的上下游桥梁及纽带。回收到的废旧的物料在初步的分类之后,对已没有了原来的使用价值的那部分会直接售给可再生资源的集散交易的市场。其他部分的使用价值废旧品售给旧货市场,其中一部分经过修理成为二手货,再卖给用户,另外的部分失去了修理价值就再进入到废品的集散交易的市场。废旧物资进入到集散的交易市场后,再经分类和拆解,及破碎还有打包等初步的加工之后,一部分将在交易市场中进一步来进行资源化的加工,其他部分进入到专门的从事资源化的加工企业来进行加工变成再生原料。在第三环节为再生原料最后被企业加工变成各式再生产品,经流通市场到消费者的手中。这一环节目前由原有的各加工行业的企业和新建的专门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生产的企业这两种类型的企业来完成。
产业组织的创新即是进行产业园区化发展。即如下图所示的模式。
专 业 回 收 公司 流动回收者 园 固定回收者 16 利用企业1 区 利用企业2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图2-2 产业园区化发展图
拾荒者 拾荒者 该模式当中的实心的箭头指物质流向,其中虚箭头为隶属管理方面的流向。该模式运用我国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化合并到一起,进行区域的规划,从而形成了相应规模的、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可再生资源型产业的“园区”。这一产业园区给企业提供了各式基础设施及服务,并合理引导了各个小型规模的企业在该园区中完成可再生资源的加工,并实现其资源集中及产业集中。可再生资源的产业“园区”是再生原料的“汇”与“源”,它连接其回收环节,使得回收的可再生资源可以流入正规专业的回收公司、“园区”。该园区可以给满足企业不同的需求的可再生型原料,同时对污染进行集中地处理。因而形成的可再生资源的产业园区将回收和资源化的加工,及再利用各类环节得到有机连接,使可再生资源型产业发展可以走向规范化和规模化道路。
2.3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的发展历程及再生资源产业本身的一些概况。从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这个古老又崭新的行业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21世纪的重要发展企业。同时从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方向、经济效益和发展模式这三个方面亦可以证明其行业的巨大前景。
17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第3章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问题及原因
3.1 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府和社会民众的共同努下如今已初具规模,再生资源的回收系统有有了很大的变化,长三角珠三角及西南等地区都形成了产业集散地和规模的交易市场,产业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让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成为资源供应的重要补充,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单位,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规模及音乐化程度低,循环再回收利用体系漏洞多,技术难关,行业经营规范化程度低,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存在矛盾等诸多问题。
3.3.1 产业规模集约化程度低
从中国当前可再生的资源产业观察,大多数仍属集约化的程度较低,规模偏小,且不足50人这样的小型的企业仍占据大部分,大多跟不上当前时代节奏。面对集约化要求程度高产业要求,仍然是靠我国剩余劳动力多这个条件,以手工为主,小作坊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现如今在一些企业的作业区间仍然可以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打包,压块,剪切的设备。还有一些地方公司利用废旧轮胎土方炼油。农民们通过用柴火焚烧得到电线里面的铜线,这样的生产方式本就落后于我国的其他规模化的企业模式相较于发达国家更是差之甚远。西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再生资源集散地和交易市场,四川内江是第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10年到如今四年的发展已经让它成为国内再生资源产业的龙头王牌。在此之前四川在西南地区的再生资源产业也首屈一指且发展势头甚猛。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显示:
品种 省份 2011年(万吨/年) 18
2012年(万吨/年) 2013(万吨/年)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品种 省份 四川 重庆 2011年(万吨/年) 256.23 200.34 109.56 186.65 636.22 65.34 45.32 48.43 32.54 191.63 45.43 16.86 14.21 15.5 79 2012年(万吨/年) 274.87 221.34 120.65 200.76 725.62 76.87 50.22 56.76 41.43 225.28 48.45 19 17.32 18.97 89.74 2013(万吨/年) 300.32 253.65 145.34 223.45 807.76 75.5 52.34 60.32 44.3 232.46 52.31 25.86 15.35 22.34 105.86 废钢铁 云南 贵州 小计 四川 重庆 废纸 云南 贵州 小计 四川 重庆 废塑料 云南 贵州 小计 表3-1 西南地区再生资源回收量统计表
内江作为西南地区和四川省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中心和最大的市场,目前拥有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1142户,园区的经营面积为63518㎡,工作人员达到7344人,年经营总量为70万吨,站基地经营总量的76%,年经营总额为18亿元。通过内江经销商提供的数据:
19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图3-1 内江市主要再生产资源年经营量图
内江的再生资源产业模式是一种代表性的再生资源产业集约型,是其他再生资源产业公司迈向集约型生产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3.3.2循环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
可再生型资源产业为基础性产业,它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资源和环保的意义,同时是集回收和加工,及利用,还有科工贸相结合的综合性的产业。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可再生资源型企业仅局止步于回收其中一个环节,对于后向一体化的产业战略无规划,缺少一个完善的回收利用开发体系,从而对最终产品中的关键‘环节加工利用’流于形式,导致整个产业链的脱节,使‘规模效应’‘连锁效应’仅仅停留在规划书上一种美好。
3.3.3技术难关待突破
当前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发展却很不平衡,仅就相同地区企业间的产业发展就有所差距,更别论经济发达人才济济东部与欠发达的西部相比,仅就再生资源回收,缺乏资金技术的企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再者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加之人们对于此行业的了解‘收破烂’狭隘局限认识,因此从事此行业的专业科技人员少之又少了,比重远远低于其他‘有面子’的行业。技术难关停滞不前难以突破在所难免。工艺流程落后,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污染均接踵而至。这也暴露了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的企业位于一种自生自灭处境中,经营企业虽然数量众多,其规模却很小,其组织化的程度较低,缺少领头羊的带动。可再生资源型产业缺少技术规范的管理细则,在回收处置当中执行的标准很难达到国际上的合法标准。可再生资源的行业集约化的程度偏低,其技术创新的力量较薄弱,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非常低,其装置设备很简单粗浅,致使再生资源被浪费、回收率偏低,和世界平均的回收金属的利用率差距较远。而废钢回收率只有17.9%,废塑料只有25,和日本先相比远远落后,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的数据,每年我国可以回收利用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到400多亿美元。
品种 中国 美国 日本
废纸 51.6% — 56.3%
废钢 17.9% 45% 50.1%
废塑料 25% 45% 60%
铜 57% — —
铝 21.8% — —
铅 16% — —
锌 2.6% — —
20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欧洲 71% — 40% — — — — 表3-2 国内外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对比表
以废塑料为例,2012年我国废塑料的回收量为1500万吨,如果回收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60%,那么我国每一年的废塑料的回收量将达到3600吨,不仅能够很好地节约资源,也可以缓解资源的供给压力。因此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科技人才,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模式理念,大胆尝试将其转变为本土化,自主研发攻克技术难题,造福自己。
3.3.4行业经营规范化程度低
进入21世纪以后,为了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取消了再生资源回收的从业的审批,让改行业的准入门槛变为零。从此我国的再生资源的回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进入了混乱无序的的发展时期,各种监管矛盾也日益凸显。政府取消的从业的资格审批,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市场主体蜂拥而至,鱼龙混杂,使得再生资源市场呈现出随意盲目无序的状态。无序、无证、非法经营等不正当经营行为十分普遍。而大多数回收站点和交易市场分布多为城乡结合部的路边场院,随城市中的建设发展,站点及市场的经常性变化,一些城区应有的地方无,不应有的地方却扎堆,一些回收的站点搭建乱象、设施较简陋,货物的堆放杂乱,使得城市管理及城市形象影响严重。
因管理缺少联动的机制,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隐匿收购人员当中,以回收名义为遮掩来盗窃财物,或与工矿企业的内部人员相勾结,盗卖企业生产原材料及企业物资。部分的收购站点未执行相关规定,将收购的不法分子所盗窃的电线和电缆,及变压器和窨井盖等等公用设施,为其销赃提供帮助,为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埋下隐患。
3.3.5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存在矛盾
由于准入门槛低,缺乏监管,加入这个行业的个人和群体越来越多,‘回收’到的总量不断打破记录,也给更多的人在这个行业分到不同程度的‘羹’,但在‘回收’的后的一系列利用程序是鲜少有人去管。许多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处理时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低价值的材料,过后却要花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来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到头来得不偿失。一些农民靠一把锤子和一池硫酸就从废旧电子产品中获取贵重金属。提到的这些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给可再生资源型的产业埋下坏名声。可再生资
21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源型产业技术的进步及结构的升级亟待解决。
3.2 原因分析
3.2.1没有形成从回收,拆解到深加工的循环产业链
图3-2 再生资源产业的循环系统图
上图是我们邻国日本再生资源产业的循环系统,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使日本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开发研究利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先进发达的,而目前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还未形成从回收、拆解到回收利用,深加工的循环产业链。从上文论述,我们国家当前还普遍存在焚烧、小作坊、家庭做业的初级阶段,再生资源的发展仅仅依靠回收和拆解是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回收的最终目的是让废旧的资源焕然一新重新投入市场让人们消费,所以再生产业要得到长足发展就要开发出从回收、拆解、深加工投入市场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22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3.2.2缺乏有力政策支持
法律法规及政策名称 《关于印发再制造2013年8月 发改委 产品“以旧换再”试通过“以旧换再”的方式开点实施方案的通展补贴推广试点 知》 《关于印发循环经2013年4月 济发展专项资金支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发改委 持国家循环经济教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育示范基地建设实地进行奖励。 施方案的通知》 提出了以下六点要求:①充分认识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关于进一步做好商务部 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 建设的重要性;②建立健全组织机构;③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④开展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工作;⑤加强基础性工作;⑥加强项目监管 根据办法规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国家为促进废弃电财政部、2012年5月 环境保护《废弃电器电子产部、国家品处理基金征收使发展改革用管理办法》 委等 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而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基金全额推动废弃电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中央政器电子产品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实行专处理行业的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良性发展 度继续使用;基金分别按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进口的电23
发布日期 发布单位 主要内容 对行业的影响 促进再制造件回收,拓展旧件来源 为再生资源行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2年7月 促进废旧商品回收往规范化发展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器电子产品数量定额征收;纳入基金征收范围的电器电子产品按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执行;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应缴纳的基金,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缴纳的基金,由海关负责征收;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按季申报缴纳基金;国家税务局对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征收基金,适用税收征收管理的规定。 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基层回收网点建设;二是大力发展集散市场;三是加强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建设;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五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六是加快回收方式和业态创新;七是做好重点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主《关于加快推进供要目标是:到“十二五”末,2012年4供销合作销合作社废旧商品全系统废旧商品回收总额月 总社 回收利用体系建意占全社会回收总额的比重见》 达到60%以上,在80%以上的城市社区设立规范化的回收站点,80%以上的废旧商品实现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培育年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10家,建立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废旧商品集散市场1000个。基本构建起基础回收网络、24
推动供销合作社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的快速健康发展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分拣加工中心或集散市场与产业基地三级层次分明,回收、加工、利用三个环节有机链接,覆盖面广、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高效利用、生态环保的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现代回收利用体系。 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2011年9工业和信月 息化部 《再生资源综合利旧轮胎橡胶、废旧金属和废用先进适用技术目玻璃、废塑料和废纺织品、录(第一批)》 建筑和农林废弃物、废纸张及其他等六大块内容。 主要目标:到2015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和产量比重明显提高,预处理拆2011年1工业和信《再生有色金属产解、熔炼、节能环保技术装月 息化部 业发展推进计划》 备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发展目标:到2015年,国内旧轮胎翻新水平有较大提高。载重轮胎翻新率提高到25%,巨型工程轮胎翻新率提高到30%,轿车轮胎翻促进废旧轮2011年1工业和信《废旧轮胎综合利月 息化部 用指导意见》 新实现零的突破。废轮胎资胎综合利用源加工环保达标率达到的规范化,推80%。稳定发展再生橡胶产动行业快速品,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发展 橡胶粉年产量达到100万吨;热解达到12万吨;培育10家左右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知名企业。 25
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回收站的建设要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合理规划布局,严格按照“七统一规范”(统《再生资源回收站商务部 点建设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计量、统一车辆、统一管理及经营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合法开展经营活动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形成再生资源回收政策促进体系;探索灵活的再生资源收购方式,力争通过五《关于进一步推进年左右的努力,在全国大中2010 商务部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城市建成完善的覆盖城乡、发展的指导意见》 多品种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规范建设50个左右区域性集散市场,使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以上,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2010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等 《废弃电器电子产条例规定,国家建立废弃电促进废弃电国务院 品回收处理管理条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器电子产品例》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回收处理管26
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0年12月 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纲》强调的是大力推广《中国资源综合利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进成用技术政策大纲》 熟技术的产业化发展,鼓励前沿技术的研发创新。 对提升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年2月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理费用的补贴。政府对废弃理的规范化 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监督管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家鼓励和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新技术、工艺、设备的示范、推广和应用。第二,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第三,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资源综合利用、商务、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第四,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表3-3 资源的回收利用的政策汇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再生资源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这是我们国家历年来,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汇表,基本上大方针大政策下的宏观目标,缺乏具体细则和实施方案,多数还处在试点和实验阶段,发展缓慢。在城乡最基本的垃圾回收分类的目标还在搁浅,就连在全国各大高校中也没有形成这个意识,“可回收”箱形同虚设。反观欧美国家政府对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的政策是有力和有效的,在国民的素质教育中有目的对民众尽心培养和教育,让民众有意识地节约资源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的再生资源产业的热爱者和从事者。而我国不仅缺乏将再生资源产业纳入统一规划和监管,政府更是缺乏相关有效扶持政策也没有明确的指导办法和政策来规范废物回收交易市场发展。
27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3.2.3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监督管理
目前在我国有一定规模的而获得国家相关批准建设的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外,在很多区县农村地区存在着随性盲目投资建设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受到利益的驱使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及交易场所严重泛滥,并且缺少政府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因而可再生型资源的市场产生恶意竞争及资源浪费,对可再生型资源产业得以健康发展造成阻碍。因为监管缺失,可再生型资源企业中的集中式污水处理的设施形同虚设。
3.2.4科技技术投入太低
再生资源产业属于集约化生产的行业,但在我国并没有体现出这个特点,多存在着小作坊或是家庭的作业方式,对于废旧物品的拆卸打压处理时吃了少量时间会运用到机械设备外,基本上都是采用纯手工的方式进行,工作效率低下,更多地体现‘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人的环境保护不到位,很难形成产业的规模。
3.3 本章小结
在资源短缺的今天,再生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为了它的长足发展,政府和民众需要共同努力。
培养和提高人民大众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和理念。要将政府倡导的循环经济理念灌输给社会公民,并深入民心。让民众认识到我们国家拥有十四亿的人口,人均资源相对十分匮乏,有意识地节约资源。改变教育模式,转变个人的思想,全面了解再生资源产业,不把再生资源产业的利用看成是收废品的
完善各行政部门的管理措施。在行业准入门槛如此地的情况下,政府更应要加强废旧物品的回收和交易市场等进一步规范管理,有计划地定期或突击对再生资源产业的经营地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检测,做到有效的管理。 加强人才的培养,增加科技投入和设备的先进度。国家和高校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一类的专业人才,将来投入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事业中。国家在融资上给予再生资源企业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以优惠贷款支持再生资源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强环保突入,在城市乡村覆盖建立废旧电池等有害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站点。
28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4,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再生资源产业的准入门槛,有步骤有规划逐步淘汰掉小作坊或家庭作业的小型企业,保证行业整体的环境质量。当前我国现有的中型以上企业都有环保设施,但使用的情况好坏不一,主要还是缺乏相关部门的明确的条例。环保等部门要对这个行业的作业的方式制定出明例规定,按照规定加强对企业环境监测和检查力度,敦促诱发企业的科研人员开发研制出新型、高效节能的环保设备。现有再生资源企业和园区必须建立和持续完善环保设施,新建的再生资源企业和园区要坚持“三同时”,严格环境评估和准入制。
29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第4章 案例研究: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实例
4.1 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4.1.1背景环境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资源危机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受到个企业的关注,各地政府将建设再生资源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当前回收行业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虽有回收但是无网络,无照、无环保、无组织的无序回收现象仍占主体;在回收的废物料中,大部分流向环保不达标的小利企业和小作坊;未能真正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网络;规范化、集约化的回收企业则收不到货源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不利于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椑南乡“牛棚子”地区,同时该地有着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西南地区乃至我国最大、最知名的废旧物资集散地。该产业园区由四川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运营和管理,公司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企业、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该园区是首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也是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化试点园区.截至目前园区由公司和当地政府共同完成投资近9亿元,园区回收利用各类再生资源近100万吨,拆解废旧家电近20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
本文在该背景下,对目前中国的可再生型资源的产业园区现状,从该园区存在的问题着手,重点分析了园区存在问题和问题之所以产生相关的原因,以提出解决的对策。并且对四川的内江市可再生资源型产业园区的情况分析,指出当地可再生资源型产业的污染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规范当前传统的再生资源产业园,较快改变周边原来个体经营的无环保设施、无污染治理的经营状况,促进产
30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业园区的和谐发展。
4.1.2发展思路
四川的西南再生型资源的产业园区共分三期来建设,最主要为引导四川个体经营户纷纷进入到园区中经营,进而形成示范型加工区。最终公司进行投资建设的园区的精深加工区和再生资源的产业区,可对可再生资源采取回收和利用,提升使用的效率。
文章发展思路主要是研究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的经营模式与方法,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面临的难题,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健康、较快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整合网络并有效聚集资源,进而建立回收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员的配置,园区重视提高业务经营不断拓展渠道资源,从而促进深加工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园区的发展主要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投入科技与提高技术水平的模式,扩大合作的措施,进一步探索有关金融物流的项目建设,从而提高产业园区的整体实力。进行园区基础设施的优化工作,健全有关园区的环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园区的研发--培训--服务--物流配送--消防--安保等基础的配套设施,较快实现园区的统一管理与运营的目标。最后构建园区的回收--加工--利用体系,不断发展科技研发与无害化的处理产业链,真正提高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总体经济效益;较快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环保效益两者的有效和谐发展。
4.1.3启动模式
园区启动模式主要是:在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由四川中再生公司负责建设与经营管理,通过不断地推动园区的建设、运营,从而快速构建园区的回收--加工--利用体系,从而拓展有关科技研发以及无害化处理的产业链条,进而搭建园区信息与研发中心、物流仓储与消防中心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首先园区根据“建网络、做环保、创规模、攻技术、抓规范”的发展原则,始终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并重的宗旨,进而对再生资源的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利用进行拓展。对园区的网络体系进行建设,充分利用再生资源的回收体系,统筹规划,加大科技创新与研发力度;同时做好对资源的回收、分拣工作,并有效与交易市场互相结合,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调动各方人员参与园区资源回收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其次园区建立市场交易区,将分散在牛棚子地区的120多户废塑料回收户,
31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吸引至市场交易区内并进行有序集中的规范管理。建立加工示范区,引进废塑料改性加工工艺并采用PET清洗线工艺,有效实现对废塑料资源的自动分离、分拣以及拆解与利用环节。建立拆解作业线,对废旧家电进行拆解,同时配置仓储与物流以及消防等设施。园区通过建立环保处理系统,例如:建立固废处理中心与污水处理与中心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处理系统采用脉冲气浮+ CASS工艺技术+水解酸化先进工艺技术,确保污水的出水水质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最后通过建立公共支撑服务平台,例如:建设有关废塑的检测中心、档案中心以及分类标准中心,较快地为园区的再生资源产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平台。服务平台的建立可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与配置,便于园区对再生资源处理的分工与协作;通过建立物流中心,及时为再生资源的各经营户、为各加工厂以及集散交易市场提供全方位的物流配送服务,全面促进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4.2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借鉴意义
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借鉴,有利于园区形成统一的、规范的管理与运营方式,从而减少废弃物出现的二次污染问题;有利于产业园区较快实现环保的集中化处理,提高利用率。此外通过借鉴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助于确保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探讨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与园区规划的管理模式。
其次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借鉴,强化了对园区的辅助、调整作用,有助于较快地改变当前回收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网点设置不合理的局面。通过对比借鉴,企业可在技术标准与管理经验方面多吸取优秀的经验,从而提高园区的管理水平,进而提升行业从业人员、提高行业发展的整体素质,最终整合市场与规范企业发展,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
综上,对于借鉴可再生资源的产业园区,不只是可以对可再生资源采取二次使用和更新,还能促进其循环型经济达到可持续的发展,对中国的再生的资源可持续的利用和生态环保带来重要引导。
4.2.1集约化模式的同类借鉴
集约化模式通过建立再生资源的回收体系,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对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率;对回收的废弃物进行统一的无害化、集中处理,减少二次污染。园区建设有污水处理中心、建设有固废处理以及危险废弃物等处理中心,以便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及处理,从而确保产业园区链条的合理化发展。
32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重视并加强技术的研发,园区应加大技术与科研水平,加强合作共建立实验室;政府也加大扶持的力度,提高产业园区的集约化程度。完善产业园区的网络体系与回收利用体系,做好人员的配置工作;加强日常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园区现有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根据社区回收作为基础、以分拣作为核心及通过综合加工、利用为主要目的的回收体系网络,确保园区再生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回收与利用,从而提高园区的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4.2.2国内大环境背景下的实践与创新
4.2.2.1国内大背景下的实践---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该地处天津市的静海县的西南部,该地与天津市区距离60公里,该园区和河北省的文安县及大城县相接壤。该区是我国北方的最大型经济园区,该园区为中日合作建设的项目,该园区面向海外来回收可再生资源,如今园区的年吞吐能力约100-150万吨,共有企业160家,园区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原材料铜40万吨,是我国重要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 4.2.2.2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创新之举 1.建立回收体系
园区通过建立回收体系(园区对市内的六区与汉沽、塘沽以及大港三区进行社区回收亭的建设,社区回收亭共有69个,回收点306个、整合流动回收三轮车5000余辆),使得对于各废弃物能有效且及时回收。第二在城区中的社区设置其再生资源集散的分拣中心和收购站点,可统一地来标识和管理。主动协调建立好废旧的电子信息的产品和报废汽车的工业固废的回收体系,促进对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以减少对环境二次污染。 2.改善并提高各类废弃物的加工工艺水平 汽车加工工艺
在对现有的报批汽车拆解加工项目基础上,增加报废汽车的发动机再制造项目,从而构建有关报废汽车的公益体系与回收、拆解以及破碎分离的回收体系。下图(图4-1)为该产业园区的汽车拆解项目工艺流程图。
33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车主到车辆管辖所在地车 报废汽车拖运到有资格认定的回收拆解企业交车登记 报废汽车车主 管所领取《机动车辆停驶、 复驶/注销登记申请表》 车主领取《报废汽车拆解 回收证明》和报废汽车残值费 氟利昂、废油、废液 五大总成 可用件 不可用件 车管所凭《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办理注销汽车牌照,发给车主《养路费注销单》 回收 养路费征缴所凭《养路费注销单》给车主办理注销手续 再利用 再制造 资源化 再利用 资源化 用户 表面工程等技术 压扁机或 吊砸成打包块 用户 原料 产品 剪切、粉碎成合格炉料 冶炼厂
图4-1 汽车拆解项目工艺流程图
下图(图4-2)为园区内报废汽车发动机再制造项目工艺流程图
图4-2 报废汽车发动机再制造项目工艺流程图
下图(图4-3)为该工业园区汽车破碎工艺流程图
34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图4-3 汽车破碎工艺流程图
由此可见,该工业园区通过建立规范、齐全的废旧汽车回收体系以及监管等体系,有效将废旧汽车统一回收并集中到正规的渠道。利用引进的废旧汽车拆解与破碎的分选技术,较快地实现了废旧汽车的低能耗与高效率资源的回收,提高资源回收的利用率。
园区废铅酸电池回收铅项目的工艺流程
对于废铅酸电池回收铅项目,该园区采用的是全湿法再生铅生产工艺技术,而且生产工艺的设计也满足《清洁生产标准废铅酸电池铅回收业》技术规范要求,同时也符合《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和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下图(图4-4)为产业园区铅酸蓄电池处理的工艺流程。
35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图4-4 产业园区铅酸蓄电池处理工艺流程图
3.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效益分析
产业园区年拆解加工废弃机电的产品产量为100万吨,同时每年可向市场提供40万吨再生铜、15万吨再生铝、20万吨的橡塑材料与20万吨的再生铁以及其他的材料共5万吨。园区的终端产品主要有:电极线、铜米、铜条、铝锭与铜锭等型材,产品不仅覆盖“三北”地区而且还辐射全国,形成国内较大的、规模的有色金属原材料供应市场。预计至2015年,该园区的再生资源产量突破340万吨(其中40万吨铝、70万吨铜、80万吨铁、100万吨橡塑以及其他材料50万吨)。通过引进先进的各工艺流程处理技术,园区税收收入超过13.8亿元、年产值达650亿元。力致将园区打造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带动基地乃至成为国际一流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从而较快地促进园区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发展。
4.3本章小结
本章节结合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36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从园区的发展思路、发展采用的模式以及运行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集约化模式的同类借鉴意义。最后以国内大环境背景下的企业实践与创新实例---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入手,从而为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提供有利的参考意见,真正促进园区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37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第5章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模式构建及实施方式
5.1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模式构建
5.1.1背景框架
当前我国国内资源化的加工,多数是通过集散交易市场与较多的分散的小规模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完成的,加工存在工艺落后、操作不规范以及造成二次污染较为严重、资源回收与利用率不高等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其次国内大部分企业回收废旧物品较为分散,同时资源聚集的规模化、专业化方面的水平偏低;多数经营者无能力购进新设备与新技术,导致加工出的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大大降低了再生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文章研究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发展问题与运作模式,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对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回收、加工与再利用等环节有效结合起来,确保再生资源产业逐步走上集约化、规范化以及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产业园区提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充分引导纵多规模较小的企业进驻园区;集中统一进行再生资源的会手语无害化处理,尽早实现产业园区产业及资源的集中,进一步减少回收环节造成的二次污染,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基于此背景,进一步分析国内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最后以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状况为里进行分析,从而全面推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长远健康发展。 5.1.1.1资源储量
我国废品资源的储量较大但回收及利用率普遍偏低,易于造成资源的二次污染问题。例如废旧电子产品当中,2010年国内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年产生量突破300万吨,以此类推预计至2015年,我国的废旧电子电器产生量预计超过600万吨,可见若可对该类的废弃物进行及时、有效的回收与利用,可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
其次对于城市固体的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技术与水平均较低,每年我国不经处
38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理便直接丢弃的固体废弃物约为1亿吨,这些再生资源的价值就超过250亿元。国内专家指出:直至2020年,我国的再生铝比重若可由20%提高至60%,就可以替代其中3640万吨对于铝矿石的需求,并节省电量达1365亿千瓦时、省下9100万立方米的水。如固体的废弃物在综合利用率上提升一个百分点时,则相当于中国每年会减少约100万吨对废弃物的排放;若有1吨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则能减少开采的矿石量达20吨,节约1.2吨炼钢所用的标准煤;如果回收并利用1吨的再生资源,相当于人类减少4吨的固体废弃物处理量。广东与浙江一带的再生铜加工量占我国再生铜加工总 量的约百分之六十;该两省的塑料加工量占全国塑料加工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二。
当前国内已建成的与在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约20家,为此发展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有效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及时回收与处理,达到循环与充分利用目的。可进一步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效益的突出矛盾问题,较好地实现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图为西南地区再生资源回收量统计表,资料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品种 省份 2006年(万吨/年) 废 钢 铁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合计 废 塑 料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合计 废 纸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合计 234.68 187.35 124.66 89.57 636.21 32.46 16.87 15.52 14.23 79.01 65.33 45.34 32.53 48.45 191.64 39
2007 年(万吨/年) 264.78 205.41 156.74 98.66 725.65 34.46 19.03 18.92 17.37 89.73 76.85 50.27 41.44 56.78 225.26 2008(万吨/年) 288.02 234.15 176.55 108.74 807.66 42.37 25.82 22.84 15.37 105.85 75.67 52.35 44.31 60.30 232.47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表5-1 西南地区再生资源回收量统计表
资料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5.1.1.2产业集约化程度
国内有关废旧产品的回收、拆解及利用,未形成规范化、专业化的企业规模,同时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为小规模的手工作坊,且这些作坊的工艺水平偏低、采用的加工水平较为落后、欠缺拆解废弃物的处理设施等方面。其次回收组织化的程度较低,这些作坊只是回收部分固体废弃物,并进行初步的筛选与简单的处理,没能充分有效利用,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该分散的经营模式,缺乏专业的回收技术与设备,废品回收与拆解产回收企业或经营者采用小规模的手工作坊,进行分拆。因此手工作坊技术与工艺水平相对落后,加上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当前处理水平仍然停留于手工拆解、半手工半机器进行拆解的阶段。回收者仅分拣部分废旧品,剩下的部分就进行焚烧、简单填埋或者是直接丢弃,排放对土壤、生态环境以及水体等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电子产品的焚烧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对空气均造成不良影响,加大了对生态的二次污染。由此导致我国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产业呈现较低的组织化特点,不利于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产业的长远发展。此外对整个产业下游的分拣与处理等环节不利,大大降低了该产业链的运行效率。
为此提高国内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集约化程度,有利于企业提高对现有再生资源的回收及利用率,进一步缓解当前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问题,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与破坏,从而较快地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5.1.1.3市场政策扶持
我国对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优惠涉及较少,同时市场政策的扶持未落实到位、监管的体系有待健全、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现象较为普遍。现有的政策法规系统与配套缺少,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回收的从业标准不明确、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重视经济效益的片面增长等问题造成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市场的无序管理。
第二,对再生型资源的回收利用仍缺少规划,再生型资源的产业在管理方式上应着重于命令控制,在价格和信贷,及财政与税收、外贸等方面,其相关经济政策较少。而当前的鼓励和税收等政策方面支持度仍较弱。
我国自2009年1月起,施行了先征后返的新税政策之后,对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与影响,较多的企业出现资金流转困难、货物积压严重的局面。此外根据企业的反映,国内的新税制扔存在积压成本大、手续繁琐且返还滞后、税负过高等特点,部分企业还利用新政策的不足与漏洞,出现偷税、漏
40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税的现象。国内再生资源产业的长久发展,因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总体而言现阶段国内的再生资源产业缺乏有效的组合政策,支持的力度与激励措施仍未到位,未能充分发挥出政策对产业应有的促进作用。
5.1.2发展方向与思路的适用性
5.1.2.1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随着国内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明显,使得再生资源产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文章发展方向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为切入点,结合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模式构建及实施方式,针对当前再生资源产业面临的发展问题,从政府、企业以及市场参与者等方向入手,并依托核心企业整合产业链、通过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给予正确引导、产业园区不断提高科研技术水平、构建再生资源的回收网络平台与体系等方式,解决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各类难题,从而推动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5.1.2.2发展思路的导向性
分析当前国内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现状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帮助再生资源产业园更好地理清并明确再企业的生长、发展目标。此外通过不断整合产业的链条、投入科研力度与水平、引进先进设备与工艺流程,对废旧品进行分拣与加工,减少在回收与分拣环节出现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等问题,带动行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更快发展。
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构建良好的市场宏观环境与制度环境,充分借助市场的自主形式,另一方面,企业也需不断加大工艺研发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进一步企业的务水平与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当前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朝与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发展,同时也朝着朝与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发展。其次最终实现“以点带面、以面带区、已区带城”的发展模式;促进四川西南、乃至我国当前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获得较好地发展,通过园区建设信息、研发中心、等完善的基础设施。
文章再以生资源产业园区化问题、解决对策以及模式构建及其实施方式等方面,作为研究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将先进的技术较快的进行推广、应用;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达到节约资源、保护并爱护环境的要求,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循环发展。
41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5.1.3启用模式构建
5.1.3.1产业园区化的集中度
如今园区化模式成为再生资源行业进行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形态,因产业园区模式立足高点、长远的定位,因产业园区与众多的小加工企业相比,具有集约化、加工工艺与水平较高等特点,因此有利于形成再生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分拣、加工示范,便于进行集散与交易等利用体系。
园区的集中度表现于:集废旧家电拆解中心、造粒生产线、交易市场、改性塑料破碎以及瓶片深加工等生产线,集消防中心、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为一体。其次以标准化的建设作为契机,进行科学统筹与整合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产业园区废旧商品的回收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产业园区化借助加强循环经济产业的链连接,进一步延伸项目的建设、引进工作,较好地构成物料的闭路循环;充分提高园区内的再生资源价值链与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再生园区的整体经济效益;通过对园区内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并有效降低园区内的管理成本。
因此,启用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园区的集中度,推动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5.1.3.2循环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健全的回收体系,进一步加快城市与各乡镇居民区有关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的建,完善该产业的市场集散制度与物资集散市场。加强对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的研究。以标杆企业作为带动榜样,充分发挥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重视市场主体的自律;及时建立专业化的回收、拆解以及加工利用等系统。其次循环回收体系有助于将具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送到制定的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置,减少污染,通过严格控制与有效监管,确保资源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合理利用,已免导致资源的过多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逐步完善该循环回收的体系,可推动再生资源的回收及加工,并有效地运用企业先进的技术,以加快其一体化的进程,逐步扩大其对废弃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该范围包括了有色金属及废钢等等。将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和加工,为加快实现降低该产业园区总的交易成本,使得企业和社会中的综合效益得以提升并得到和谐发展。
5.1.3.3以政府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应该以政府作为导向,加强政府的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机制作用,同时加强对该产业的有关政策扶持。对于企业购买设备政府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银行给予贷款优惠或减免政策。其次强化政府政策的扶持及协
42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调服务力度与水平,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个企业的规范经营活动,促进再生资源企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将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朝清洁生产方向发展,以减小经济的生产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规范再生资源产业朝政府协调、企业运作、市场导向的方式发展,有效引导再生资源产业的企业由分散朝集中化、专业化方向转变。改变原来相互脱节的局面,逐步朝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方式转变;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判等指标体系,扩大激励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明确、更有保障的政策激励,切实促进产业园区的发展。
5.1.4运行体系构建
5.1.4.1建立回收利用体系
四川省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通过建立回收利用体系,规范了有关废旧商品的回收利用体系,确保内江市内再生资源的收购门店,更加有序、规范的进行经营,改变脏乱差的现象。利用建立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回收的网点以及分拣中心甚至交易市场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建设,利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立问题,涉及各种税收政策(其中又以增值税作为核心),我国当前已取消税收优惠政策改为实行全额的征缴;其次回收体系的建立还应以社区回收作为基础、分拣中心作为核心,同时以加工、利用作为目的,进而形成点、面的有效结合。完善利用体系的服务与功能,下表(表5-2)为国内外主要的再生资源回收率情况比较(资源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品种 美国 中国 欧洲 日本 废纸 — 51.6% 71% 56.3% 废钢 45% 17.9% -- 50.1% 废塑料 45% 25% 40% 60% 铝 -- 21.8% -- -- 铜 -- 57% -- -- 锌 -- 2.6% -- -- 铅 -- 16% -- -- 表5-2 国内外主要的再生资源回收率情况比较表
资源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
5.1.4.2建立产业规模集约化园区体系
在目前再生的资源已有基础之上住再生型资源的回收利用的产业链构建,并完善其加工型工业园区的建设,把产业政策作为导向来指引园区中企业向深加工路线发展,最后建立工贸相结合模式,以求延伸该产业链和供需链,以及深加工
43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的价值链,达到该回收利用的体系得到良性发展。
其二,将当前企业与网点整合,并建立企业的技术标准;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运用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设备研发及应用,并引进到吸收、及合理选择先进的适用技术与装备,促进对回收新的技术利用及创新,从而加快我国资源的综合利用型企业改造,大力提高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国家在融资上给予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加强废旧物品的回收和交易市场等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对再生资源的加工与利用水平,较快地实现科技装备的更新,最终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总体竞争力。 5.1.4.3建立技术网络平台体系
再生资源企业应建立再生资源技术的网络平台体系,政府应定期对外界发布有关再生资源管理、技术与政策方面的信息,共同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加工、交易等环节提供及时的信息参考。其次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构建再生资源产业链的网络图(下图--图5-1)为再生资源产业链的网络图,可有效地为各个企业对固体废弃物与“城市矿产”的双方需求提供必要的信息或发布以及交易、服务与交易、鉴证或者咨询服务的平台。
企业应积极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关于技术网络的平台或进行信息服务体系,便于有效将产业园区信息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有机地相互结合,确保企业的信息与网络平台能及时反映市场或企业生产的各环节情况。技术网络平台建成后可起到代理服务、集废旧回收、物流配送及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体系,大大减少了企业信息交流的成本,较快地促进再生资源企业的专业化与全方位的发展。
图5-1 再生资源产业链的网络图
44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5.2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建设对策及建议
针对当前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需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建设并规范企业对废旧物资的回收与利用体系。政府完善当前的法律与管理体系,加大执法的力度、正确进行引导,切实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企业业应重视技术的创新与投入或引进工作,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合作,进一步对进口的废弃物进行及时回收、充分利用。健全国内再生资源产业链的体系,从而较快提高四川内江产
业园区的全面发展,下图分别为促进我国再生资源产
业发展措施图(图5-2)与再生资源产业链结构示意图(图5-3)。
图5-2 促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措施图
45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图5-3 再生资源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5.2.1建立完善技术支撑的网络平台
针对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建设对策及建议措施,首先完善公共平台入手,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园区智能化的管理水平。搭建健全的公共支撑基础设施,提高生产与服务水平;通过网络平台既是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回收与统一、无害化处理。完善回收网络的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内的交换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平台与促进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及物流仓储平台,发挥各平台的优势,建立跨区域的电子交易商务平台。
结合建立以社区回收为基础的新型回收网络平台,形成回收和集中加工,为工业生产提供再生工业原料的废旧物资。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撑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拓展覆盖城乡网络体系,创建园区发展的新管理回收模式;网络平台可针对不同的资源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回收与处理。结合第三方回收模式,将分散的小企业或经营户纳入网络体系当中,借助网络技术,在网上建立回收的平台,较快形成全市统一的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加工、交易的平台。
5.2.2 完善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对企业、对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对园区内的各设施设备进行完善,实现综合利用、与资源共享的目的。确保园区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预防出现多次建设现象。其次针对建设信息中心、物流中心以及科技研发中心设施等基础条件应不断发扬;其次建设产业园区有关仓库、货物堆场、地磅、检测、叉车、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引进优秀的仓库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理念、并且配备先进的设备,实行进行有效的、全面管理,为全面提高园区各经营户以及加工厂物流的配送的效率与质量,更好地为再生资源的集散交易提供基础保障。
第二,建设该园区的信息交流中心,利于改善产业的园区化,采用科技方法来完善园区信息的服务管理系统,以求共享园区信息。并拓展园区中与信息化有关的公共服务的平台,使园区当中各个经营户实现技术的创新、信息便捷查询和符合法规标准及质量检测、或是设备的共享、人员的培训、管理的咨询、创业的辅导等等服务。
加大园区科技与研发技术的投入,完善产业园区的发展基础,为园区今后的长期发展提供较好地基础保障。合理布局、改善并园区的基础设施性能:可对园区现存的设施进行合理评估,及时更换落后、老化的设施,确保园区再生资源设
46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施获得更加高效、充分的利用。
5.2.3 加强支持市场发展的政策支持
加强并重视市场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政府继续深化并不断开展全市、全省范围内,有关再生资源市场的经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部分无照、无证经营的小企业或小作坊与各经营户,给予严厉的打击。其次取缔有关高排放经营、高能耗的网点,为较快推进企业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政府的政策应继续加大对再生资源产业园中重点项目的资金与配套设施支持。鼓励并扶持再生资源各个经营业户与企业的规范经营,同时给予企业回收以及利用体系项目给予的一定的补贴或优惠扶持。
颁布相关在回收的环节方面的一些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帮助减少该类企业相关的税收负担;我国政府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各行各业协会也积极参与,一起制定出再生资源的行业技术及标准。并颁布相关在禁止园区内随意丢弃或者排放垃圾和污水等不良的行为的一些政策,并加大执法的力度和宣传的力度,以求再生资源的产业实现规范化和专业化。
5.2.4健全完善回收体系
健全产业园区中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企业自觉遵循市场的经济规律,并善于充分使用信息化、金融等手段较快地实行企业运作。加快回收体系的立法工作,切实制定有效的、符合园区实际情况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重视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宣传与完善工作,让回收体系深入企业、深入经营户观念中,进一步倡导并树立有关资源、环境的理念。
其次有效拓宽回收的渠道,园区应与各城区、市区的回收站建立联合关系,借助在园区企业的网进行 “在线回收”项目的设立,以便更好地与各经营户进行互动,及时将客户反馈的信息集中到网站中,便于企业及时进行回收,拓展再生资源的回收方式与渠道。健全园区的回收体系有助于提高园区网点的回收率,最终提高对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5.2.5提高回收利用技术的开发,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水平
加大对园区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推广并应用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开展有关拆解、加工工艺的技术培训工作。企业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或引进工作的重视,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将国内
47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较为先进的有关再生资源的分拣、加工设备与引进国外的技术装备进行相互结合,较快实现企业的生产模块化与集约化水平;通过技术水平的引进与创新,提高再生资源行业的技术水平,有效降低再生资源的处理成本,尽早实现对再生资源利用绿的最大化目标。
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实现企业科技装备的及时更新、换代;提高再生产品的加工技术水平、有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通过运用回收与利用技术进一步实现生产工艺的清洁生产,进而提高园区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充分建立完善产业园区关于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开发体系的研究,加强与国外企业的研究合作,提高园区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与发展水平。
5.2.6本章小结
本章节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再生资源的产业园区化模式的构建方式和实施方案,以确保再生型资源的产业能够围绕着废旧物资其价值来开展生产和加工,以求实现该企业发展的价值。
首先文章分析了我国废品资源的储量情况,从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建立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坚持以政府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原则等方面入手,解决再生资源产业面临的问题。其次还应完善产业园区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建立技术网络平台体系、提高回收利用技术水平的研发;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与技术、加强合作,不断整合并规范经营户、企业的体管理经营活动,从而提高再生资源产业园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推动国内再生资源产业经济的和谐发展。
48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第6章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产业园区现存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健全、缺乏专业人才、企业的加工与生产工艺落后以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国内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与实力。为此根据各园区的实际情况,有效构建园区的信息流、价值流以及资金流,确保园区提高管理的水平与服务质量。通过市场的合理运作,实现再生资源的合理与配置问题,将有效解决分散废旧物的二次污染与回收利用问题,提高对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推动我国废旧物的节能减排与再生能源产业园的长远发展。
49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化发展研究——以四川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例
参考文献
[1] 再生资源信息网,《2014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EB/OL].http://www.crrainfo.org/content-19-11346-1.html,2014.
[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关于开展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04期:12—23.
[3]周汉城.改造集散市场,建设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04期:33—38.
[4]朱臻,高永明,王斌.灵活准则地面测控资源约束满足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10期:32—38.
[5]崔木花,侯永轶.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构建及实现路径[J].中国发展,2014,03期.
[6]蒋省三.在中国再生资源行业首届年度企业家峰会暨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发展圆桌会议上的致辞[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01期.
[7]福建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跻身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J].硅谷,2013,19期:20—22.
[8]杜欢政,王岩.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企业文化浅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06期.
[9]周汉城.“准、狠、快”打造西南最大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12期.
[10]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开业[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04期. [11] 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概况 [12] 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年度报告
[13] 准,狠,快,打造西南最大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第一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