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厂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及有效使用率,保障设备安全平稳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 设备日常使用维护管理
1.1 技术培训
1.1.1各车间根据生产实际有计划地组织操作、检修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的培训。
1。1。2各岗位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就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点巡检知识进
行培训并经安全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设备。
1.1.3 检修人员必须熟悉掌握设备结构、性能及维护保养知识,并作《设备维护检
修规程》培训后,方可上岗。
1.1.4 特殊工种人员须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1。2 设备的操作使用
1。2。1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精心操作设备,做好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和
交接班记录。
1.2。2操作人员要负责搞好设备本体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工作。 1.3 设备的点检
1。3。1设备点检分类:设备点检分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
1。3。2日常点检按照《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中设备点检标准表执行。检修工每日
要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并检查岗位操作运行记录,操作工在当班内必须加强对设备的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
1.3.3定期点检(周期因设备状况而异),由各车间分管设备的主任带领检修工进行,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4对重点设备实行挂牌管理,落实责任人,责任人要对发生的设备问题负责。 1。3.5对设备的点检情况,各车间要做好记录,并定期上交厂设备技术科。 1。4 设备的维护保养
1.4。1设备的润滑按照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要求,由检
修工负责完成(操作工协助),并填写设备润滑记录表。具体内容参照《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中设备润滑制度。
1。4.2检修电工要定期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清扫。 1。4.3行车工每周必须对行车进行清扫。
1。4。4各岗位人员要对设备润滑状态进行监测,发现泄漏、堵塞情况要及时处理或
上报。
9
1。4.5对更换的废油,各车间须分类装贮保存以便二次使用。 1.4.6各车间要认真抓好设备无泄漏(跑、冒、滴、漏)管理工作。
2. 设备的维修管理
2.1 设备维修分类
2。1。1按设备维修方式:分为预防性维修、故障性维修和改善性维修。
2.1.2按设备维修类别:分为小修、中修、大修三种.其维修周期、内容按《设备维护
检修规程》中设备检修标准执行。 2。2 设备维修的实施
2.2。1对于在日常点检、巡检中发现的设备隐患及一般故障,由检修人员及时维护
处理。
2。2。2对于设备技术状况劣化或设备维护中未能解决而需进行的大修、中修,由
车间汇同设备技术科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检修计划,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2。3 设备维修质量要求
2。3。1设备检修要严格按《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中有关标准和规范对设备进行认
真检修、调试,并经试车合格后方可移交生产。
2.3。2检修人员要进行设备检修质量的跟踪,并认真收集质量反馈意见,以便调整处
理。
2。4 设备修理验收
2.4.1对设备故障维修或小修,只须经操作人员试车正常后即可移交.
2.4。2对设备大修、中修或技术改造,须经公司有关部门验收后方可移交。 2.5 设备维修记录
2。5.1检修人员要认真填写设备检修记录表,包括设备修换备件、加工件,润滑油
的添加、更换及设备检修质量信息反馈意见。
2。5.2检修中对设备结构有更改的部分,要对图纸作相应的更改,并上报厂设备技术
科归档。
3. 备品备件的管理
3。1 备件计划
3。1.1正常消耗的国产备品备件,由车间提前一个月编制计划,并于每月15日前上
报厂设备技术科。
3。1。2进口设备备品备件由车间提前半年编制计划,并上报厂设备技术科. 3。1.3急用备件须经车间主任签字后上报厂设备技术科。 3.2 非标件测绘
设备在检修过程中修、换的非标部件由车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测绘,并对图纸进行修改整理后上交厂设备技术科归档,由设备技术科对非标部件统一联系加工。
10
3.3 要逐步进行进口备品备件的国产化工作,进口备品备件由厂设备技术科统一管
理。
3.4 对易损备件实行交旧领新制度,以便修旧利废。
4. 设备事故处理
4.1 设备事故的分类:设备事故分为特大设备事故、重大设备事故、一般设备事故、
设备故障四类。
4。1.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特大设备事故.
4。1。1。1设备发生事故,造成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10天及以上者。 4。1。1.2设备损坏严重,修复费用在50万元以上者。 4.1.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重大设备事故.
4。1.2.1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或联动机组停机24小时及以上者。 4。1.2。2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用在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者.
4。1。2.3因设备事故直接引起的其它重大损失,例如火灾、爆炸或使人身严重中
毒、伤残等。
4.1.3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称为一般设备事故。
4.1。3.1设备发生事故,使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机8小时以上,24小时以下者. 4.1。3.2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用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者. 4.1。4设备故障
凡造成设备零部件损坏,生产中断发生修复费用,但停机时间和设备修复费用低于一般事故者或虽未损坏,但设备动作不正常,控制失灵,需要停机检查调整者,称为设备故障。 4.2 设备事故的报告程序
4.2。1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操作者要立即采取措施(如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大,
并保护好现场。同时向车间、厂调度室和设备技术科报告。若事故引起火灾要立即报公司消防队。
4.2.2接到报告后,事故车间、厂设备技术科应立即派人赴事故现场检查。
4。2.3对事故设备进行检查后,车间、设备技术科应初步估计事故情况进行处理或汇报。
4。2.3.1设备事故对生产影响超出本厂范围的,应立即报告公司生产部总调度室,
通知有关厂采取相应措施。
4。2.3.2重大设备事故立即报告本厂主管设备领导,生产部总调度室和公司机动能
源部。
4.2.3。3特大设备事故还应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领导。 4.3 设备事故处理
4。3.1发生设备事故,各车间部门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迅速组织
11
抢修,尽快恢复生产。一般设备事故由厂设备技术科负责督促检查处理。特大、重大事故应立即报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处理。
4.3.2发生事故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分析,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
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经处理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重复性事故。
4。3。3凡设备事故都要在事故发生后二日内(特殊情况允许在不超过一周内)召开
事故调查分析会,制订落实整改措施。 4.4 设备事故的统计和上报
4.4.1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设备所在车间应在24小时内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
报厂设备技术科。凡估计为特大、重大和一般设备事故,厂设备技术科在接到报告的24小时之内(或在事故发生的48小时之内)应将报告交公司机动能源部。 4.4。2特大、重大、一般设备事故,在事故设备恢复后的三日内(不含节假日),由
设备技术科填写“设备事故分析报告表”送公司机动能源部。
4.4.3设备技术科要认真做好设备事故的次数、时间、事故损失费的记录统计和上报
工作,并纳入相应的设备技术档案存档。
5。 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5。1 设备技术档案的建立
5.1.1由厂设备技术科对全厂各车间的设备图纸资料进行统一的管理。 5.1.2对设备进行分类,要求A、B类设备的图纸资料必须齐全、完整.
5.1.3对设备建立档案卡,实行一台设备一个档案.(内含设备总装图、随机资料、检修
情况、润滑情况及事故处理分析情况等)。 5.2 设备技术档案的保管、查看、借阅
5。2.1各车间需经常使用的图纸由厂设备技术科统一复印后发放供车间存档,其余资
料、图纸由设备技术科集中管理.
5。2.2各车间、部门工作人员需查看的图纸资料,可直接到资料室查看。原则上图
纸资料不准借出,特殊情况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借出,借出人应在尽快的时间内归还.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