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现代技术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成功之作——阎步克的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上)”课件赏析

来源:一二三四网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26卷第5期 JOURNAL OF GUANGⅪADMINISIRATIVE V01.26.No.5 2011年9月 CADREⅡ 唧7TE 0F P0LI.】rICS AND LAW Sep.2011 用现代技术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成功之作 ——阎步克的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上)”课件赏析 莫晓宇 、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著名历史学家严步克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本文着重讨论的是“中国古代史(上)”课件。 “中国古代史(上)”,有严谨的结构,有丰富、素雅、精美的页 面,提供了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成功经验。 我们从以上所述至少可以看出三点: [关键词]阎步克;研究性教学;多媒体课件 其一是,“中国古代史(上)”课件结构完整而严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密。突出的特点是严先生在课件的开头针对学生 [文章编号]1008—8628(2011)05—0123—04 中关于历史科学的普遍性误解,写了一篇语重心长 的“教师寄语”,用以说明学习历史科学的意义以及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的“中国 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历史科学。“史学提供 古代史(上)”多媒体课件,结构严谨,制作精美,提 一供了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成功经 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 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 验。 去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去培养一 一、特有风格的课件结构 真的技能,严先生所开六门课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方式 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 授课,其中三门课的课件已经上网,形成了一个系 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①像这样洋溢着人文精神 统的具有特殊风格、具有多重链接和层状结构的课 的语言,其实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史学专家自身的深 件体。分析此课件体结构,我们看到: 切体验和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它不能不引起人们 第一个结构层次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一是“关 的深沉思考。 于多媒体课件”,其二是“中国古代史(上)”课件,其 其二是,把课程表、考试、作业和讨论等教学环 三是“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史”(与叶伟老师合 节的具体做法和具体要求作为课件的一个重要部 开)课件,其四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与邓南 分,事先告知学生。其中关于三次讨论的安排,规 老师合开)课件。其中,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开发三 定得十分详尽、具体和明确,不仅有讨论题,而且有 个课件的经过和心得体会,第二、三、四部分则分别 具体要求,还为学生参与讨论提供了参考书目。这 是三门课的课件具体内容。 是经过充分考虑的精心安排,它说明了对讨论此一 第一个结构层次可名之日阎步克课件结构。 教学环节的重视。而事先告知意在期望教师的重 第二个结构层次是“中国古代史(上)”课件结 视变成学生的重视,并使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参加讨 构。此结构表明,“中国古代史(上)”课件由教师寄 论的准备。 语,多媒体教案,课程录像片断,教材和参考书,通 其三是,用Dreamweaver;photoshop;Power— 知和公告,讨论区等六个部分构成。 Point和Flash等软件制作的课件的结构,不仅使 第三个结构层次是“中国古代史(上)”多媒体 读者得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课件的整体框架,而且可 教案结构。此结构表明,“中国古代史(上)”课程的 以通过点击课件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得以实现教案 多媒体教案包括先秦部分、秦汉部分、魏晋南北朝 大纲和教案内容的直接链接,教案结构视图和教案 部分、专题部分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括若干 页面视图的直接链接,各讲参考资料目录视图与参 讲具体内容。 考资料内容页面视图的直接链接。 [收稿日期]2011—03—21 [作者简介]莫晓宇,女,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师。 ①“中国古代史(上)”多媒体教案http://cm.hist.pku.edu.cn/tongshi/tongshippt.htm。 二、丰富、素雅、精美的课件页面 点击“中国古代史(上)”的“多媒体教案”,呈现 在人们面前的课件视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 教案大纲视图(亦可称教案结构视图),自上而下, 依次设计为“先秦部分”、“秦汉部分”、“魏晋南北朝 部分”,“专题部分”,共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包含 若干讲,总共有25讲。每一讲的名称构成本讲的 标题项,标题项之下便是本讲的参考资料项。每一 讲的标题项和参考资料项都设置了超级链接。右 侧则是由一张一张幻灯片构成的页面视图。点击 标题项,右侧即呈现相应的课件页面视图。点击参 考资料项,则进入本讲的参考资料目录。再点击各 项目录,即呈现相应的参考资料页面视图。大纲视 图和页面视图各有滚动条,均可随意上下滚动。这 样的设计十分方便于人们对教案内容的选择和阅 读。 教案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文字来表达的,此外尚 有色彩、线条、图片、相片、统计图、解说图、示意图、 地图等表达内容的辅助因素。从第一讲的第一张 幻灯片到最后一讲的最后一张幻灯片,其文字及所 有的辅助性因素均经过精心选择、绘制和排版,使 之从局部到整体呈现出一种赏心悦目的素雅之美。 素雅之美的最突出表现是文字的简练性。 本课件所有的文字都非常简练。以标题为例, 整个课件,从先秦部分到专题部分,不论是一级标 题,还是二级或三级标题,最长的也不超过15个汉 字。也就是说,所有标题的文字都只占一行。没有 占两行的标题。这便得页面有许多“留白”空间,文 字也就变得更为醒目。这样的标题设计既彰显了 文字内容的核心地位,又赋予读者以轻松、舒适的 阅读感。 素雅之美的第二个表现是统一中有适度的变 化。 本课件的统一,主要表现是: 1.标题的级数以及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和标 题序号使用何种类型数字都是统一的:每一讲都设 置三级标题;所有标题的字体均为宋体。 2.若以每一讲为一个单元,则每单元的第一张 幻灯片放置第一和第二级标题,第二张幻灯片放置 第二级标题之第一项及其所属的第三级标题。从 第三张幻灯片开始,依次放置讲解第二级标题第一 项所属的第三级标题各项内容的文字、照片、图片、 解说图、地图等内容。待第二级标题第一项所属的 第三级标题各项内容全部介绍完毕之后,再继之以 第二级标题第二项、第三项所属各项内容。 124 3.三级标题文字的颜色均为白色。 4.每一单元的第一、二两张幻灯片的底色相 同,此种底色奠定了本单元的基本色调。 5.若称放置第一、二级标题的幻灯片为标题幻 灯片,称放置第三级标题各项内容的文字、照片、图 片、解说图、地图等内容的幻灯片为解说幻灯片,那 么,全部解说幻灯片均在页眉位置设置以该幻灯片 所从属的第二级和第三级标题为内容的“页眉项”。 统一给人以单纯、简洁、清晰、明快、平和、连 续、无限的美感。但是,如果只有统一而没有变化, 则容易使人产生单调、枯涩、僵化、无趣之感。因此 在追求统一之美的同时,课件又设计了适度的变 化。 变化即差异。本课件页面元素的差异有多种 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色彩的差异。如上所述,每 一单元第一、二两张幻灯片的底色相同,但是,不同 的单元,其第一、二两张幻灯片的底色又互有差别。 同一张幻灯片其底色虽然相同,但是,一级标题所 在部分和二级标题所在部分,其底色的色度又有轻 重或浓淡的差异。此外,同一页面,背景色和前景 色分别设置为不同的颜色。差异便形成对比。而 本课件所有差异或对比都是适度的,就是说将差异 或对比的设置限制在有利于实现整体的协调和均 衡,有利于实现整个页面视觉和谐的范围之内。 素雅之美的第三个表现是沉稳深厚,庄重不 俗。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史(上)”课件在25 讲里配置了1千多张各种各样的图片、示意图、解 说图、地图,平均每一讲配置40多张。然而,读者 并不觉得它繁冗、夸张、花俏,而是认为这些图片配 置得恰到好处,认为它内容丰富,形式精美,有力地 表达和深化了本课件的内容。之所以有这样的视 觉效果,除了因其行文用字非常简约、精练,图片的 选择非常准确之外,还因为作者在制作课件时熟练 地运用模板技术、文本框技术、图片和对象插入技 术、色彩填充技术、图片叠放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对 包括色彩、线条、图形和文字在内的所有页面元素 进行精心排版布局,使之符合课件制作必须遵循形 式服从于内容的基本原则;符合在统一中寻求变 化,在变化中实现统一,以及和谐、对比、均衡等形 式美的基本法则。这两种符合,使得本课件不论在 整体上,还是在局部上,都呈现出脱俗、沉稳,厚重、 深刻和典雅的意蕴。 三、培养研究型学生的重要措施 “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学生。严先 生在自己的教案的首页里写了这样一段话:“目的 和晚期智人之间在体质形态上存在着不连续的演 化、山顶洞人到现代中国人之间存在着不连续演化 的“有利于来自非洲”的观点。在讲到中国文明的 起源问题时,介绍了顾颉刚、李学勤的观点,还列表 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变迁线 索和重大问题,以及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 族等方面的必要历史知识;学习中国历史研究的基 本方法、重要学术论著、研究者和最新学术动态;培 比较了杨宽、傅斯年、徐旭生、蒙文通、林惠祥等学 者的不同观点……。所有这些做法都有利于拓展 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 能力的培养。 养专业意识。由此,为进一步学习各个断代史和专 门史课程,写作史学论文,打下基础。”①这段话说 明,阎先生认为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要对学生 进行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研究 型学生。 第三是,提供大量以史学论著为主的参考资 料,提出严格的读书要求和考核办法。 仔细考察可知,在对学生进行史学研究基本训 练上,“中国古代史(上)”课件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 施: 参考资料的丰富、多样、系统和全面是“中国古 代史(上)”课件的一个非常突出特点。阎先生在谈 到这一问题时说,“我们一直重视同学们的课外阅 读。教材之外,推荐的阅读书目有:课前阅读书目 38种,课堂补充推荐书目37种,共75种。”0 2010年11月28日,本文作者在网上点击“中 首先是,系统讲授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变迁线索 和重大问题,以及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 等方面的必要历史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从事史 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 国古代史(上)”课件的“教材和参考书”项,看到其 规定的教材和参考书的种类和数量是:教材5部; 其次是,将介绍和解说大量史学论著和史学研 究者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列为课程重要内容。这一 措施意味着,课件作者认为,历史学的教学,如果局 限于教科书,是难以达到培养研究型学生的目标 通史参考书5部;阅读杂志6种;文献索引8种;参 考书57种;工具书4种。此外,进入本课件的“多 媒体教案,”还可以看到,25讲的每一讲都附有相 应的参考资料。粗略统计,25讲的参考资料共有 240多项,其中,有的是图片或表格,但多数是文字 资料。此外,在课件的“通知和公告”栏里,读者还 看到,通知所规定的第二和第三次讨论安排,都分 别列出参加每次讨论所应该阅读的参考书目。 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 的。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文献论著是历史专业所需 要的基本技能。因此,必须加重学术史和文献史料 的讲授分量。必须尽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著 作、有代表性的前沿史学论著和史学名家的相关内 容,向学生作深入地介绍。粗略统计表明,整个课 件介绍的史学专著在120部以上,引用了130多位 学者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 况,进行精读、泛读或翻阅。但起码要精读5种参 考文献。建议学生参考以下方法撰写读书笔记: 1.对所读的书的论点和特点加以概括或陈述。 真理的获得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过程中 实现的。拘泥于一家之说,固执于某一已有的结 论,很可能会离真理更远。所以应该有意识地训练 和教会学生在比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在严先生 的课件中,这样的训练随处可见。例如:在先秦部 分的第一讲中,讲到中国人的起源是“土生土长还 是来自非洲”的问题时,课件介绍了斯宾塞・韦尔斯 的《出非洲记——人类祖先的迁徙史》。介绍了陈 竺等学者发表于2000年《中国科学》C集的关于Y 2.从学术价值上对所读之书进行评价。 3.阅读某书所得到的启发和收获。 4.由所读之书引发的思考和推想。 第四是,申明学术规范,介绍学术研究方法,组 织论文写作和专题讨论。 进入“2010年中国古代史(上)”课件的“通知 和公告”栏,人们看到,2010—2011年第1学期本 课程有三次讨论安排,其中,第二次讨论,要求学生 染色体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与 中国人的起源及迁移的观点。还介绍了吴新智、刘 武关于中国古人类的铲形门齿等体质特征及其与 现代中国人、现代白人之比较研究的“不利于来自 非洲说”观点;张振标、布彼得.布朗关于早期智人 “结合课程内容和史实论著,自由发挥自己的一得 之见”②。第三次讨论则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作 业(论文)来参加讨论。课件提醒学生,写作论文 时,“选题以窄而深为好。由细微处人手,深人发 ①“中国古代史(上)”多媒体教案http://cm.hist.pku.edu.cn/tongshi/tongshippt.htm。 ②“年中国古代史(上)”课件2010—2011年第1学期《中国古代史(上)》课程表http://cm.hist.pku.edu.cn/tongshi/tongzhi.htm。 125 掘,以小见大;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广泛和准确引证 原始史料和现有研究成果;有一定个人见解,逻辑 清晰,结构匀称,文从字顺。99①此外,课件还特别申 明,评价论文(作业)的标准是:读书多少和深入程 度的综合评价。这些要求无疑是教师以自己长期 做学问的亲身体会和成功经验对学生进行专业训 练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法。 其次是学生论文的格式。笔者粗略浏览北大 历史系论坛上2001年至2010年历届学生的期末 论文,所得的印象是,全部论文无一例外地都按照 般学术论文的通例,在题目的下边有内容提要和 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件对交作业的方式这一 具体细节,做了颇有新意的规定,即要求学生在交 打印的纸质作业给老师的同时,还须将作业的电子 文本及时贴至北大历史系论坛上。而且规定,作业 关键词,每一页正文的页末注明引文出处,文章末 尾一一列出参考文献,所列的参考资料,一般都有 20—30种,最多者达50余种。 第三是在学生们在网上互相观摩,互相评价, 互相激励的热烈局面。电脑的统计表明,每一篇论 文都拥有一定的点击数。点击数最少的亦有60多 次,最多的达到800多次。学生们的相互评价涉及 选题、材料、观点、结构、论证、语言等方面。而且, 许多评价文字写得生动活泼,风趣幽默,令人读来 颇觉新鲜,受益匪浅。对此,严先生在网页里写下 了这样的评语:“看了大家的作业,我真开心!你们 证明了自己是最优秀的学生。第一个学期,就进步 明显,成果丰硕。我为你们而骄傲!”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精品课程网,http://www.jpk.pku.edu. cn/pkujpk/. “须直接粘贴为文字,勿用附件方式。”①这些具体、 周密和严格的要求,看似琐碎,其实正是课件作者 匠心独具地运用网络工具,将教师批改和评价学生 论文这一传统的封闭性教学环节,变成教师和全体 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开放性训练 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步骤。 本文作者于2011年3月1日点击“北大史学 论坛”。一进入“课程讨论区”,顿时为这里百花盛 开,气象万千的景象和气概所感动。 [2]北京大学历史系网站,http://、 cn/Article-Show.asp?ArticlelD=698. .hist.pku.edu. 令我感动的,首先是学生们在“中国古代史 (上)”作业区里提交的期末论文的题目。试举数例 [3]‘‘中国古代史(上)”课件网页,http://cm.hist.pku. edu.cn/tongshi/tongshippt.hun. 以说明:《魏晋南北朝寺院经济状况及原因分析》 (作者学号:00321009);《浮荡的社会,淫逸的世风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关系》(作者学号: 00321012);《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造船业的发展》 ——[5]教育部公布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http:// WVCV ̄.edu.cm 0040210/3098676.shtm1. [6]‘‘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课件网页,http://cm. hist.pku.cn/Guanliao/03一guao.hun. (作者学号:00624005);《浅谈唐代以前男子的头 巾》(作者学号:00821941)……这些题目准确地说 明,他们已经具有清醒而比较精明的选题意识。 [7]‘‘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课件网页,http://cm. hist.pku.edu.cn/wenhua.'htm. [责任编辑:炫蓉] (上接第122页) [参考文献] [1]肖燕,杨颖.多手段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外 语交流,2011年4月. 易理解生词意思。(4)表演话剧。话剧内容可以根 据课文内容改编,也可以是学生自创。让学生在表 演中掌握和练习一些课文中出现的口语表达。 三、结语 [2]麦红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与定位[J].广西民 族大学学报,2009年11月. 听力的提高必须要遵循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 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由浅人深的指导,发挥引导作 用,帮助学生学好基本知识,提高听力技巧,课外指 导指导学生泛听、泛读和增加课外知识。同时,教 师本身也要不断地学习,在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 [3]余未霞.浅析怎样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力[J].视 野,2011年5月. [4]李锷.提高外语听力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北京外 国语大学,2007年教学研究论文集. [5]陈金换.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几个消极因素及解决 途径[J].中学教学. 在听力材料上做到与时俱进,对待学生有耐心。 [责任编辑:炫蓉] 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