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真空泵检修作业指导书

来源:一二三四网
目 次

1 目的 .................................................................................................................................................................. 1 2 适用范围 .......................................................................................................................................................... 1 3 作业条件 .......................................................................................................................................................... 1 4 风险分析/危害辨识 ........................................................................................................................................ 1 4.1 检修总体危害辨识 ...................................................................................................................................... 1 4.2 解体阶段的风险分析 .................................................................................................................................. 1 4.3 检修阶段的风险分析 .................................................................................................................................. 1 4.4 回装阶段的风险分析 .................................................................................................................................. 1 4.5 试运阶段的风险分析 .................................................................................................................................. 1 4.6 文明施工作业措施 ...................................................................................................................................... 2 5 组织及人员分工 .............................................................................................................................................. 2 5.1 组织措施 ...................................................................................................................................................... 2 5.2 用工人员组织 .............................................................................................................................................. 2 6 工具、材料明细 .............................................................................................................................................. 2 7 备件明细 .......................................................................................................................................................... 3 8 检修工序、工艺及质量标准 .......................................................................................................................... 3 9 检修质量验收卡 .............................................................................................................................................. 7 10 备品备件检验记录 ........................................................................................................................................ 8 11 试运记录 ........................................................................................................................................................ 9 12 完工报告单 .................................................................................................................................................. 10 13检修人员经验反馈 ........................................................................................................................................11

真空泵检修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1.1 保证真空泵检修符合检修工艺质量要求、文明生产管理要求。

1.2 为所有参加本项目的工作人员,质检人员确定必须遵循的质量保证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京桥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燃机2台真空泵检修工作。 3 作业条件

3.1真空泵停电,办理检修工作票。

3.2作业组成员了解检修前真空泵的缺陷。

3.3作业组成员了解真空泵的运行状态及小时数。 3.4清点所有专用工具齐全,检查合适,试验可靠。

3.5参加检修的人员必须熟悉本作业指导书,并能熟记熟背本书的检修项目,工艺质量标准等。 3.6参加本检修项目的人员必需安全持证上岗,并熟记本作业指导书的安全技术措施。 3.7准备好检修用的各易损件及材料。

3.8开工前召开专题会,对各检修参加人员进行组内分工,并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 风险分析/危害辨识

4.1 检修总体危害辨识

4.1.1参加检修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达到上岗条件。 4.1.2真空泵与所有系统完全解列,内部无压力。

4.1.3真空泵解体、检修、试验和抽穿转子部件时严禁损伤设备及其部件。 4.1.4严禁携带工具以外的其它物品(如金属性物品或锋利物品)。 4.1.5作业组成员的着装要符合工作要求。

4.1.6所带的常用工具、量具应认真清点,绝不许遗落在设备内。 4.1.7作业过程作业组长要进行安全交底,做好危险预想。 4.2 解体阶段的风险分析

4.2.1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4.2.2起吊搬运小心谨慎,以免损坏设备。

4.2.3拆下转子部件后,泵盖口要用塑料布包好。

4.2.4拆下的零部件应整齐地放在工作胶皮上,不准与地面直接接触,并用塑料布或再生布盖好。 4.3 检修阶段的风险分析

4.3.1每天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及临时工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工作结束后,总结当天的安全

工作情况。

4.3.3真空泵进行内部检修时,严格执行检修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 4.3.4在检修中使用扁铲、铁丝、锯条等时要时刻注意不能将断头迸入真空泵内部。 4.4 回装阶段的风险分析

4.4.1真空泵回装前,应全面检查真空泵内部的所有检修工作全部结束,所有部件检修全部合格,内部卫生全部清理干净。

4.4.2真空泵回装时,认真检查真空泵内部无任何异物。 4.5 试运阶段的风险分析

4.5.1 真空泵试运前必须认真检查真空泵本体、系统,全部恢复完毕后,方可进行。 4.5.2 热工、电气等其它专业设备恢复正常。

4.5.3 真空系统就地压力表和集控计算机画面信号已投入正常运行。

4.5.4 真空泵试运必须与执行试运制度,检修工作负责人和运行人员共同到现场后,经各方共同确认具备运行条件签字后方可进行真空泵试运。

4.5.5 对真空泵启动后对各密封点进行查漏、对动静配合部位和轴承听声、对泵侧和电机侧进行测振。

1

4.5.6 在试运过程中如果发现漏点、异音、振动超标要停止真空泵,如果确认不能处理的卸压后重新检修恢复,重新进行试运。

4.5.7 真空泵启动后检查集控显示情况,检查其工作参数是否正常,否则停运处理。

4.5.8 真空泵试运时间不应少于0.5小时,在此期间发生的问题,经各方确认后,由检修单位检修处理。 4.6 文明施工作业措施

4.6.1 严格按《检修工序、工艺及质量标准》和《检修质量验收卡》开展工作。

4.6.2现场和工具柜工具、零部件放置有序,拆下的零部件必须用塑料布包好并作好记号以便回装。 4.6.3工作区域卫生干净、整洁,每天收工必须打扫一次卫生。

4.6.4工作结束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水泵本体和检修零部件整洁干净。 4.6.5因跑、冒、漏、滴影响工作环境及现场卫生后,必须及时清理。

4.6.6检修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严禁工作现场打闹、嬉戏等造成不良影响事件发生。 4.6.7检修临时电源、电焊线等一定要横平竖直,保证整洁、美观。 5 组织及人员分工

5.1 组织措施

5.1.1 在整体检修的过程中,设工作负责人一名,各作业人员必须听从工作负责人统一指挥; 5.1.2 小组织成员,按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不得随意离开检修现场; 5.1.3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5.1.4在水泵回装过程中,工作负责人必须在场监护;

5.1.5所有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准备就绪后方可进行工作。 5.2 用工人员组织

在真空泵检修的整个过程中,要求所有作业人员要高度重视,精力要高度集中,不得出现一丝失误。为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精心组织合理分工,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服从工作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和调配。

组 长:1名 检修工作负责人,协调指挥 工作人员:技工3名 6 工具、材料和备件明细 一、工具类 序 号 名 称 □ 1 梅花扳手 □ 2 活扳手 □ 3 内六方扳手 □ 4 手锤 铜棒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型号规格(材质) 9—32mm 12”寸 3磅 Φ50*300 1吨 Φ22*4m 200mm 200mm 800mm 白色 200mm 500mm 200mm 2

单位 套 个 套 把 把 只 根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只 把 把 把 把 数量 2 2 1 1 1 1 2 1 1 1 2 3 2 1 1 1 1 1 备 注 倒链(长) 钢丝绳或吊装带 克丝钳 十字改锥 一字改锥 撬棍 刮刀 扁铲 记号笔 手锯 游标卡尺 深度尺

□ 19 □ 20 □ 21 □ 22 钢板尺 小卡环 找中心架子 平锉刀 名 称 500mm M33(横销直径,适用Φ22mm钢丝绳使用) 粗、中、细250mm 型号规格(材质) 100#目 0.2mm 5A 3A 把 只 套 把 单位 公斤 桶 张 10L/桶 平方米 盒 盒 盒 1 2 1 各1 数量 10 3 10 1 1 1 1 1 专用工具 备 注 二、材料类 序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7 备件明细 一、备件类 序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泵轴 擦机布 松锈灵 砂纸 煤油或者汽油 隔电纸 生料带 保险丝 保险丝 名 称 型号规格(材质) SONIT-F 201B SONIT-F 201B SONIT-F 201B SONIT-F 201B SONIT-F 201B SONIT-F 201B SONIT-F 201B SONIT-F 201B 壳牌#2 单位 根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Kg 数量 1 1 1 1 1 1 1 1 2 备 注 机械密封 轴承体 轴承室压盖 轴承 密封环 轴套 联轴器 润滑脂 8 检修工序、工艺及质量标准

8.1 修前准备

 检修工作票已得到批准,检修前与运行人员共同检查各项安全措施是否确已执行。  必要的材料,备品备件准备齐全。  一般工具和专用工具齐备。  人员组织、技术组织已经落实。

8.2 检修工艺 1)拆卸注意事项:

3

(1)应完全了解真空泵的结构,在拆卸过程中不犯错。

(2)一旦真空泵被拆卸,密封件(或液体密封)、0型圈等多少会有损坏,因此最好全 部更 换新零件,请事先做好准备。更换件的材料和尺寸与原件相同。

(3)叶轮、分配器、轴等非常重要,因此应严格的逐个检查,并做好记录。 (4)请彻底的清理气体和密封液的通道。

(5)拆卸时,请记录零件拆卸的步骤,或者按照拆卸顺序来放置零件。这样重新组装 会容易。(有些零件的形状非常相似,因此这些零件应当按照属于联轴器侧或者末端侧来加以区分) 2)拆卸步骤:首先切断电动机的电源。 将真空泵从底座上拆下步骤: (1).排空壳体和端盖中的液体。

(2).拆除所有与真空泵相连的管线。同时,把管子的洞口封住,以免杂质进入。 (3).将联轴器罩的固定螺栓旋松并卸下,取下联轴器罩壳以及联轴器弹簧。 (4).旋松并拆下真空泵端盖底端的固定螺栓,并从底座上取走真空泵。 (5).拆下真空泵联轴器

松开真空泵联轴器对开外罩上的固定螺钉,并取走联轴器。接下来使用拉码来拉下联 轴器。在此过程中,在联轴器和拉码之间插入一块金属垫片,以防止轴的中心孔损坏。 (6).取下联轴器的键。 在轴承两端进行拆卸工作

(7).拆下真空泵末端的盖扳,松开锁紧垫圈,再拆下轴承锁母。 (轴承锁母的方向与真空泵转向相反) (8).从轴承箱上拆下轴承座:

松开轴承座上的|固定螺栓,再拆下轴承座,并随轴承座一起拆下滚珠轴承,固定架和薄垫片。

(9).从轴承座上拆下滚珠轴承,固定架和薄垫片。 (10).松开末端滚柱轴承的轴承垫圈,再拆下轴承锁母。 (轴承锁母的方向与其空泵转向相反)

(11).从轴承箱上拆下联轴器侧的轴承盖:松开轴承垫圈,再拆轴承锁母。 (轴承锁母的方向与真空泵转向相反) (12).从联轴器侧的端盖上拆下轴承箱。

松开轴承箱上的同定螺丝,拆下轴承箱。与此同时,滚柱轴承及油封随轴承箱一起拆下。

(13).从真空泵末端的端盖上拆下轴承箱(即轴承壳体)。

松开轴承箱上的同定螺丝,拆下轴承箱。与此同时,滚柱轴承及油封随轴承箱一并拆下。

(14).从两端轴承箱上拆下滚柱轴承。

4

(15).拆下真空泵两侧的挡水板和滚柱轴承(内圈)。 (16).拆下真空泵两侧(填料)压盖。 壳体的拆卸

旋松系紧螺栓上的螺母8到10毫米。接下来,用橡胶锤轻轻敲打轴面两侧,将先体与分配器分开。

(17)旋松并取出系紧螺栓上的螺母。

(18)卸下联轴器侧的带有分配器,压盖填料以及水封环的端盖。 (19)卸下第一级壳体。

(20)取山带有叶轮和中间分配器的轴。

(在联轴器侧的轴的末端装上M30的吊环螺栓,再抬起。) (21)卸下第二级机壳。

(22)从两侧端盖上拆下分配器。

松开阀球架上的固定螺栓,从末端分配器卸下阀球架,同时拆下阀球及定距块。 (23) 拆下两侧端盖上的压盖填料和水封环。 (24) 从轴承箱和轴承盖上拆下油封。 第二级叶轮与叶轮间分配器的拆卸

(25) 拆除末端轴套锁母及锁紧垫圈

(松开锁紧垫圈,然后旋松并取出套简螺母。) (26) 拆除带有O型圈的末端轴套

从轴上拆下第二级叶轮,用叶轮上的螺栓孔将第二级叶轮从轴上拉出来。此时,如果给第二级叶轮适当加热,拆除起来会更容易些。 (27) 拆下第二级叶轮的固定键

(28) 取出分配器装配组件,然后再分开

从(第二级吸入端)分配器上拆下压盖填料 (29) 拆下带有O型圈的叶轮村垫 (30) 拆下联轴器侧轴套锁母锁紧垫圈

松开锁紧垫圈,旋松并取处轴套锁母 (31 ) 拆下带有O型圈的联轴器侧轴套

松开轴套上的固定螺钉用于末端轴套同样的拆除方法将轴套拉出。

3)再装配的注意事项

重新组装基本上可以通过拆卸时的相反步骤米完成,但必须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1)在各联接端面上涂一层液体密封胶,例如在端盖和壳体之间,在端盖与分配器之间等。 (2)对于拆卸下来的未经过定期检查的轴承要予以更换,并且注上新的润滑脂。 (3)换下来的O型圈要以新品来换,其他有缺陷的零件,应加以修复或进行更换。

5

(4)对连接面或相互配合的零件应进行彻底的清洗。由于拆卸时有可能造成瑕疵,所以需对其进行认真地检查。如有划痕或毛刺,请用挫刀将其修复。将接触面上用过的液体密封胶清除干净。

(5)叶轮与分配器间的间隙对真空泵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在重新装配真空泵时,检查间隙大小。

(6)叶轮与分配器间的间隙很小,有必要精确测量。 准备千分尺、测微计和深度游标卡尺 (7)当更换新的壳体、叶轮、轴、分配器和叶轮衬垫时,叶轮和分配器之间的间隙有 可能产生变化。请务必对其进行调整。

(8)在装配前,测量会影响内部间隙的部件的尺寸。 测量叶轮和壳体的宽度,叶轮衬垫的长度和连接排出端和吸入端分配器的宽度,并作记录。测量精度为0.01毫米。

8.3 质量标准

1)试泵后水泵振动≤0.08mm,轴承、格兰不热,泵体无外泄现象。

2)泵轴弯曲≤0.03mm

2)轴承与轴径配合紧力为0—0.02mm 3)联轴器与轴配合紧力为0—0.01mm 4)联轴器面距为4—5mm

5)联轴器圆偏差≤0.6mm;面偏差≤0.6mm 6)轴套一侧表面磨损程度不能超过1-1.5mm。 7)叶轮与分配器间隙是0.7-0.9mm 8)叶轮与轴的配合间隙0-0.05mm

9)泵壳与侧盖内的磨损和凹陷在1mm以下。

8.7 试转

□ 通知运行人员进行静态验收。 □ 恢复系统。 □ 试运,测量各轴承温度及振动。(质量标准:轴承运转正常,无异声,不漏油;轴承温度≤80℃;轴承振动≤0.10mm、各密封面无泄漏) 8.8 工作结束

□ 现场打扫干净。 □ 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6

9 检修质量验收卡 设备检修质量验收卡

检修项目 项目负责人 检修性质 检修性质 A级 B级 C级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检修项目 计划工日 实际工日 检修周期 1年 6个月 3个月 用工定额(人数×工时) 实际(人数×工时) 钳工: 焊工: 起重: 技工: 民工: 质 量 控制点 (W、H) 分级检修标准 钳工:0 焊工:0 统起重:0 计 技工:2 民工:0 质量验收 分项 待检点 (W、H) W H H 监督点 内容 对轮中心要求 泵轴表面 叶轮和配流盘之间两侧的正确的间隙 轴承内径与轴紧力 质量标准 中心偏差,圆≤0.06mm,面≤0.06mm 光滑,无锈蚀、无磨点 2C=0.6±0.1mm 检修记录(修后) 工作 负责人 班组 技术负责人 维护部 技术负责人 安生部 技术负责人 验收日期 水泵解体 水泵零部件清理及检查 H H 轴承外径与轴承壳紧力 0—0.02mm 0.01—0.03mm 其它: 注: 1、W点——质量见证点,H点——停工待检点 3、H点须经工作负责人、班组技术负责人、维护部技术负责人、安生部技术负责人四级验收。 4、检修性质分A、B、C三级。(A级:设备全部解体大修;B级:有针对性的按照A级项目进行的部分检修,换油(脂)、盘根、部分解体设备进行更换轴承的工作;C级:消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2.W点须经工作负责人、班组技术负责人二级验收签字 7

10 备品备件检验记录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检验内容 检查记录 检查人/日期 检查结果 合格 不合格 产品名称规格 8

11 试运记录设备名称 试运时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序号 1 2 3 4 5 6 7

KKS编码 记录人 年 月 日 时至 年 月 日 时 试运参数记录 项 目 标 准 实 际 各密封点密封面 无渗漏 入口压力 MPa 出口压力 MPa 泵侧轴承声音 无异常声音 电机侧轴承声音 无异常声音 泵侧轴承振动 ⊥≤0.10mm -≤0.10mm ⊙≤0.10mm 电机侧轴承振动 ⊥≤0.10mm -≤0.10mm ⊙≤0.10mm 泵侧轴承温度 ≤80℃ 电机侧轴承温度 ≤80℃ 试运时间 不少于0.5小时 保温 □完整 □不完整 控制与保护 结论 □可以投运 □不可以投运 试运中发现的缺陷 缺陷名称 处理情况 试运情况记录 验收签字 工作负责人 运行人员 9

12 完工报告单

京桥热电有限公完 工 报 告 单 KKS编码: 司 项目名称 检验级别 □A级 □B级 □C级 工作负责人 检修班组 计划检修时间 年 月 日 时 至 年 月 日 时 实际检修时间 年 月 日 时 至 年 月 日 时 一、检修中发现并消除的主要缺陷 二、尚未消除的缺陷及未消缺的原因 三、技术记录情况 四、设备变更或改进情况,异动报告和图纸修改情况 五、质量监督点执行情况 本项目设置H点 个,W点 个; 检验合格的H点 个,W点 个; 六、设备和人身安全情况 七、主要备品配件、材料消耗记录 名 称 型 号 规 格 实耗量 备 注 八、检查与检验意见 □优 □良 □优 □良 工作 班组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签 名: 日期: 签 名: 日期: □优 □良 □优 □良 维护部 安生部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签 名: 日期: 签 名: 日期:

10

13检修人员经验反馈(由检修负责人填写)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