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址的词语解释是:亦作'交址'。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基础解释:见/'交趾/',亦作'交址'。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
交址的词语解释是:亦作'交址'。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基础解释:见/'交趾/',亦作'交址'。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 注音是:ㄐ一ㄠㄓˇ。 拼音是:jiāo zhǐ。 繁体是:交阯。 结构是:交(上下结构)址(左右结构)。
关于交址的成语
忘年交 刎颈交 尔汝交 管鲍之交 颓垣废址 忘形交
交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见“交趾”。
二、网络解释
交址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地域及其文化遗迹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交趾”一名在南越时代已有之,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后来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为交州。交趾来源于《礼·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雕题是纹脸,交趾注曰“足相向”,就是盘腿。《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的解释为:“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山海经·海外南经》有“交胫国”之记载,“其人交胫”,交胫不能行,只能坐,故“交胫国”即“交趾国”也。交趾佛教大约在公元2世纪末由中原传入,到了6世纪佛教有了大的发展,9世纪初,交趾僧侣前往中原求法取经开始频繁。汉语大词典:见“交趾”。《汉语大词典》:交趾 拼音:jiāozhǐ亦作“交阯”。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汉武帝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东汉末改为交州。越南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亦称其国为交趾。《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汉书·武帝纪》:“遂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宋赵汝适《诸蕃志·交趾国》:“交趾,古交州,东南薄海,接占城,西通白衣蛮,北抵钦州,历代置守不绝。”其他释义:1.见'交趾'。
关于交址的词语
丰墙峭址 刎颈交 交际花 莫逆交 忘年交 风雪交加 金石交 杵臼之交 金石至交 尔汝交
关于交址的造句
1、馆长说交址的土地并不贵,一亩地只卖十五贯五铢制钱,要是买得多的话,还可以优惠。
2、庄园的外墙虽然没有交址城墙的规模,却也足足有四五米高。
3、大家请看,荆襄北临汉水,南靠南海交址,东面东吴,西枕巴蜀,实乃战地亦。
4、当然刘焉也私下里活动,想当交址牧,以躲避当时的政治风暴。
5、比起那些张口屠杀闭口灭族的家伙,你这份见识在交址青年人中已经是难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