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几位在同一城市工作的同学搞了个小型聚会。酒过三巡后,张森提议: 咱们老同学,虽在一个城市工作,但难得聚在一起,下午找个地方喝喝茶,晚上我请客,大家好好热闹一下,尽兴而归。
在民政局上班的杨昆听后,为难地说: 我恐怕不行,我们局长让我下午陪他下乡慰问受灾百姓。
张森撇撇嘴说: 做人可不能太唯唯诺诺。你呀,才能不凡,胆量不足。领导叫你干啥,你就干啥?今天可是星期天,就这么害怕领导呀!
杨昆听了,慢条斯理地反驳道: 你说的不错。但是如果领导叫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如果慰问受灾百姓不是我分内的工作,如果失信别人还能获得理解的话,我完全没必要唯唯诺诺。领导安排我慰问灾区百姓是件好事;下乡扶贫济困是我的职责;我们和老百姓约好了今天去,不去就是失信。老同学你说说,假如为了原则、责任、诚信,我唯唯诺诺点有什么不好?
张森听后,笑着说道: 你啊,就是受累的命,还这么多理由!好了,去吧!
张森批评杨昆 唯唯诺诺 ,是基于杨昆周日还要听从领导安排这一事实。这一观点看似正确,却忽略了杨昆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可张森与杨昆是同学,并且此话的也是为了杨昆好,如果杨昆直接反驳,就会伤了同学间的情意。于是,杨昆在为自己辩护时,选择了巧设条件法,为张森的观点设置了三个条件 为了原则、责任、诚信 ,让自己的 唯唯诺诺 在这些条件下变得合理起来,如此一来,既没有全盘否定张森的话,又为自己的行为正了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