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学校从重构课程体系、重置课时设计等减时增效的战略视角来解决线上线下教学衔接问题,力争把停课造成的学业损失夺回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调研检测精确把脉,上下联动精准施策
新学期开学,学生是带着居家学习成果来到教室的。这段时间孩子居家学习效果到底如何?学生目前站在了一个什么样的学习起点上?正式开学后的检测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检测不应该仅仅限于一张严峻的试卷,我们要多方位对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摸底,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1、加强班级管理,把握教学节奏
加强班级管理,各学科任课教师形成合力,充分结合疫情的课程资源,上好开学第一课,做好入学教育。开学后不能急于进行新课教学,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让学生尽快从居家学习过度到正常的校园学习状态,以最佳的精神风貌进入新学期的课堂学习。
2、做好问卷调查,确定教学起点
通过设计结合知识内容、在家学习状态、学习感受、学习评价、学习疑惑等多方面的问卷,对班级学生一一调查,掌握其居家学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做到一生一案,既打牢学困生基础,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学有所长。这项工作力求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3、全面系统知识检测,精准确定教学进度
到目前为止,依据不同年级我们已经上了时间不等的网课,学生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暑假,具孩子们体掌握了什么,还欠缺了什么,我们要通过测试来了解。上“回望课”是必须的,那么我们该怎么上,上些什么,我们要先安排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情况再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
4、利用数据精准剖析,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体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及时精准分析学情,对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调整教育教学计划,及时查缺补漏,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5、加强心理课程教学,做好孩子心理疏导
每个孩子的具体居家学习环境不一样:教与学互动条件的限制、学生自律意识不够和家长监管力度的巨大差别等各种原因必然导致学情差异明显。这就要去我们要在心理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视频展示、情景模拟、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适应开学模式,激发学生心理正能量。
二、教研组统筹谋划,精细编排教学进度
学科教研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的得失,根据假期课程学情摸底测评的大数据分析,完成对各班的基本学情诊断,统筹安排各学科教学进度。进度调整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整和合理压缩。
三、采取灵活教学方式,选择多样化教学手段
1、依据调研结果,上好“回望课”
安排查缺补漏尝试以下两个方法:一是集中突破。对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个性化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二是平时课前补充。对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新课内容,在新授之前,课上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前后知识点的复习接龙,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上实现无缝对接。
2、实行分层教学,突出个性发展
实行分层教学是实现更好衔接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复习、反复练习。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适当调整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采用定目标、小综合、大容量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采用重基础、探新知、促提升的教学原则;而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遵循低起步、多指导、紧跟踪的原则,做到精准定人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力争全员发展,全面发展。
3、建立学习小组,发挥帮带作用
复学后,教师的工作非常紧张而忙碌,为了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快、更好地完成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建立学生学习小组是一个可行而有效的手段。把学生动员起来,根据学生层次和能力差异建立学习小组,充分发挥优秀学生作用,组织开展“兵教兵”、“生帮生”活动,以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开学后的课堂教学和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有效衔接,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我们要遵循学科规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创新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力争线上线下衔接有机融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较少精力,精准发力,科学用力,尽快挽回疫情停课的损失,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各位家长,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们学校的,促进孩子茁壮健康成长,是我们家校共同的责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让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与班主任多沟通,与学校多联系,为给孩子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而共同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